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282,835
  • 关注人气:66,1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丘记事(之四十九)

(2014-10-27 05:28:55)
标签:

佛学

出家感悟

分类: 僧众弟子

比丘记事(之四十九)

比丘记事(之四十九)

49、

 

很多来寺里的人,都会很惊讶怎么我们寺院里这么多年轻人,这大概是因为大家过去误以为佛教就是老年人的专利的缘故。

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大家会把佛教跟老年人扯在一起。我学习到的教理是越年轻学越好,越容易入道,老了就晚了,但总比不学的好。

我们寺院里也有很多老年人,他们大概是周四会在佛堂里念佛,平时很少见到他们,是因为他们都很忙,一般都承担寺院的做饭、摘菜、缝缝补补等等工作,总之,很多很多的事情由他们来做。

很遗憾,我爹死的早,我老妈都八十岁了,折腾不起了,在南方老家,恐怕这辈子没有机会来寺院里体验了。其实,我非常想让她有机会能来寺院,只是她的身体恐怕经不起长途奔波。

外人一般不了解,在我们寺院里,我所见到的老人,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有尊严的老人,活着最受尊重的老人,整个寺院里,好几百人,到了周末,几千人,大家都有一个绝对的共识,非常的尊重老人。

寺院,就是这样的氛围。

出家前,我老爸曾跟我讲过一个非常让我很感慨的见闻,那时候,我们住在一起,他每天早上去买早点,路过一个敬老院,有一天,见到一个老人在路边哭,周围围了很多人。我爸跟他攀谈了一会,得知,老人的儿子挺有钱的,就是忙,每周一会开车把老人送到敬老院,然后去工作,周末再接回家。其实,老人很不想住敬老院,但是,自己又照顾不了自己,孩子太忙,只好这样迁就了,每周一,快到敬老院门口的时候,他就跟儿子讲,自己想先下车走一小段,儿子就相信了,其实是他不想进敬老院,等儿子开车走远了,他就坐在路边伤心,伤心伤心就痛哭起来。哭够了,再自己默默地进那个他非常不想进的敬老院。

这一切,他的儿子从来也不知道。他不想连累自己的儿子,每次去敬老院都要装着很开心的样子。

唉。

人老了,就这样,年轻人,哪里会体恤到老人的心境呢,大家都忙着赚钱,忙着生存,也没办法,那怎么办呢?其实,老人老了,真需要的不是钱,而是精神上的抚慰和愉悦。我也是出家以后才慢慢知道了一些。出家前也是左突右冲地忙碌,哪里会想过老爸老妈的精神生活呢。

懂得这个的年轻人,太少了,也难怪,年轻人不忙,怎么行呢,生存压力这么大。

我没有否定敬老院的意思,这种机构的存在恰好解决了一些社会问题,但是由于社会过度的商业化,使得敬老院这样的机构基本是要建立在利益关系上的,人的精神生活就会被遗忘。人与人之间渐渐就只能剩下冷漠的经济关联。

我们寺院里的老人,有的是居士,有的是僧团的亲友,有的偶尔来,有的常年住。他们和大众一起作息,由于山上的空气好,素食,食品安全也有保障,有适当的劳动,所以普遍保养的不错,关键是心情好,没人气他们,佛教的教义确保了他们可以非常滋润地生活在众人的恭敬和理解当中。

在佛教的团体里,大家把照顾老人当成是一种修行,所以,老人们就爽呆了。有一个老人,晚年了,得了浑身疼的病,每天就是哀嚎,没办法,她儿子是出家人,就把她接来寺里住,有人很发心,三个人照顾她,有一个懂中医的还是专门从山下上来,帮她熬中药。

大概是太疼了,尽管这样,依然无法抵御生命本有的苦难,病苦,让这个老人整天哀嚎,她的全部的气力就是设法能让自己好受一些。肉体的痛苦也折磨她的心灵,她就发脾气,抱怨和责骂周围的人。

大家都能理解她,把这些责骂和委屈通过修行化解了。从没有人会责备这个整天骂人的老人。依然耐心细致地照顾她。

这个,在世间,根本就无法想象。

很多很多老人在康复之后,变得不再那么固执,变得宽厚和豁达,甚至开始照顾别的老人,我有一个师兄,他妈妈在山上住,成了寺院建设的主力,他爸爸在山下工作,以前两人总吵架,现在不吵了。很多师兄们的父母都住在寺院里,有的是老两口,常年住,有的是一年来住几次。也有一些老年居士住在寺院里,也有常年住的,也有定期或不定期来的。

真的,在俗世间,大多数老人并不能受到真正的尊重,至少,我曾经经历的世俗生活所见所闻就是这样的,老人家们因为岁数大了,手脚不灵光了,爱唠叨了,大脑反应迟钝,一般都是会被嫌弃。

没有钱的,能不被嫌弃,就很不错了。

有钱的也没辙,我有一个朋友,父亲的官做到有些高度了,到了晚年,瘫了,也是被送到养老院,虽然是很高级的养老院。

我曾做过一些老年人的工作,通过对老年人的观察,发现,他们和年轻人一样,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希望能够发挥力量,能够被认可,能够参与社会活动。

他们虽然老了,但是依然爱唱歌,唱的不好也爱唱,跑调也爱唱;他们过节的时候,也愿意穿上崭新的衣服;他们爱学习,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一点不亚于年轻人;他们爱工作,前当家师的姑妈,虽然年纪大了,身体还不太好,会电焊,但整天在寺院里从事包括社会慈善类的工作,很充实。

还有一个老人,曾经拉着我,跟我讲述他夜里巡逻维护安全的经验,很充实。

很多很多的老人,利用自己的所长,在寺院里为社会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没有任何报酬,但是他们那么的积极,那么的阳光。真的,我从未见过一个老人可以那么有活力地生活着。这里没有攀比,没有职务的高低,没有贫富的差距,大家都是老人,享受着平等的人格和尊严。

我能体会到,一个人,绝对不是光吃饱了,有个地方待着,然后等死就可以了。人是需要发挥作用的,是需要被尊重的,是需要尊严的。

特别是老人。辛苦了一生,晚年的时光,格外需要精神上的抚慰,况且,我所见到的这些老人终日默默地做事情,行善积德、学习、用功,很多年轻人都比不上,他们在寺院里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慈善事业,看似不起眼,但是少了他们,可能真的会搞不转。

这样的生命,真的是很光彩。我知道很多老人都有着非常沧桑的经历,比如老年丧子等等,但是,因为精神世界的充实,苦难并没有击垮他们。反而,让他们更积极地去面对生活,面对修行。

很多老人受了菩萨戒,受了这个戒并一直行持的人,通常都有通情达理,宽厚仁慈的性格特征,谁家里有这样一个受了菩萨戒的老人,那家里人福气就大了。

其实,生命本质的问题,苦难以及死亡本身,谁都无法替代,但是,佛法的无限生命价值观,让我们能够战胜对死亡的恐惧,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幸福和力量。

中国已经进入了老年社会,我很幸运,能够在寺院里观察和参与实践到一条解决具体问题的道路。

寺院虽然有很好的遵老的氛围,但是,也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的老人都接来。不过,寺院的一举一动对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却非常巨大。我就见过有性格比较刚烈的女居士被布置实践佛法的功课,给自己婆婆洗脚。

据说,有的人刚开始真弯不下腰来。但是,在寺院的氛围中,很多很多人渐渐都做到了。

一个女人,能为自己的婆婆洗脚,那这个家庭的好日子就开始了。

每年的重阳节,寺院里会举办各种倡导遵老敬老的活动,有个传统项目,年轻人给老人洗脚。

出家时间久了,就对世间的这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的比较深刻,旁观者清吗,家庭不和睦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彼此间都有烦恼,都崩着,总是要有一方松下来。否则就是互相折磨,但是,能够想别人所想,放下自己,不是懂得道理就可以的,也不是学多少知识就行的。还真的是要靠佛法的学习和实践。

靠忍辱,靠智慧,靠开发内心的本有的善良。才能做的到。

一个家庭,媳妇发飙,婆婆不饶,那这个家就跟火坑差不多了。

可能是佛教对人内心良善的启发作用,可能是每个人的本质都是良善的,就是被环境蒙蔽了,或者是没有被开发出来。几乎所有来寺院的人都会无私地投入对老人的关爱中。很多非常专业的医务工作者常来寺院里为老人们义诊。

逢年过节,寺院组织的文艺演出中,老人们都会有一些节目,有的节目会好看些,有的就不好看,但,从未有人嫌弃说,那个节目不好看。给予的都是掌声和由衷的赞叹。

更让我感慨的是,有很多专业文艺工作者甚至会牺牲自己节假日陪家人的时间来陪着这些老人过节。他们完全不计自己的身份、地位,不计金钱,不计任何得失,完全无私地为这些老人奉献。

当然,这只是我观察到的一点点皮毛,可能,老人的内心深处还有很多的需求,我不了解,寺院里对老人家们的服务还有很多要提升的空间,他们的很多愿望并不能真正得到满足。但是,这已经让我看到一个方向。人老了,也是可以充满尊严地活着。只要有人去做,去努力。大家都应该去努力,去探索,去实践。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老。

每一个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