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282,835
  • 关注人气:66,1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丘记事(之四十五)

(2014-08-22 10:39:57)
标签:

佛教文化

出家感悟

分类: 僧众弟子

比丘记事(之四十五)


比丘记事(之四十五)

 

45、

    佛陀时代,僧团的所在地大概应该是在城郊的位置,到了用斋的时间,比丘们默默地端着自己的钵进城乞食。书本上的理论告诉我们,这个制度从个人修行上讲有很大程度的破除我执的意义。师父跟我讲,这个就叫做和群众在一起。

        师父很强调这一点,让我们不要避世、不要消极,要积极入世利人。有一次,就跟我说到了佛陀时代的比丘进城托钵乞食的事情。

        从传播上,包括佛陀自己,也通过这个形式达到弘法的目的。

        那个时候,没有传媒,在整个农业时代,传播工作都是这样四平八稳地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印刷术、建筑、美术等等各种文化形式承载了这个了脱生死的法门。

        后来,电影产生了,再后来,互联网产生并发展起来。不仅仅是佛教,乃至整个文化业都吃了一惊。

        我们刚出家的时候,寺院里组织我们这些小和尚看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那时候,我们对外界信息的屏蔽是非常严格的,不让随便看书,更不可以看电影,现在回忆,能允许我们看这部电影,好像并不是为了调剂一下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而是,这部电影有助于我们的修行。

       确实是,我现在都相信,这部电影的编剧以及主要创作者中有很高水平的高手,他们深深地懂得佛教,甚至可能有真的体悟。

        那里面有一句台词。

        龟长老在剧情最危急的时候,他的弟子焦急地跑来找他,告诉他,师父,我给你带来一个坏消息。

      长老回答,消息就是消息,消息没有好坏。

        这样一句台词,真的很让一个专业修行人震撼,随着修行的年头增长,越来越觉得这些电影工作者很了不起。至少在文化上,在宗教知识上,他们走的很远。

        我们去美国的师兄回来告诉我,这部动画电影已经拍了好多续集了。

        我只看过第一部,第二部看了一个片段。后来寺院里开始尝试通过动画片做一些传播工作,对这个行业有了一些接触。才发现,我们要提高的不只是动画技术,而是思想和认识高度。

        真的,我们要普及宗教知识,普及佛教文化,要让更多的中国人都认识和了解佛教。不然,我们会吃很大很大的哑巴亏。当然,这是站在一个中国汉传佛教比丘的角度上讲的,即便有一天我在美国,我想,我也会这么认为,因为一个十多亿人的国家在普及了佛教知识及文化后,会对整个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在的情况是,有一些很聪慧的美国人,他们杜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有一只濒临灭绝的仅中国才有的动物熊猫,还有中国武术、中国禅宗以及一个中国古代的背景,辅以音乐、配音等等,他们在计算机里摆弄摆弄,最后渲染输出一个视频文件。

        人类社会现有的文明称之为美国动画大片。

        整个中国社会民众,特别是年轻人,为了看这部大片,其实,是一群美国人用计算机技术讲述的中国故事。为了看到这个故事,要付出以亿计的人民币。当然,美国人也爱看,全世界的人都爱看。

        再后来,很多中国的年轻人开始学习制作这个视频文件的技术,大学里有这样的课程,有这样的专业,社会上也有这样的培训学校和机构,有不少这样的培训学校,有的竟然有几千人。

        他们中有一部分成为技术上的高手,获得这个行业里比较体面的工作,为美国大片做技术上的加工。

        我理解为,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美国大片,其实是一些有着美国国籍的来自不同族群的人,他们杜撰了一个中国故事,至于为什么要杜撰中国而不是缅甸的故事,我觉得很大程度是因为中国人多,观众更多,利润更大。

        这个故事如果是中文版的,可能就是一个WORD文档,两万多字,或者再多一点,英文版的就是一串串英文单词,讲清楚故事结构和画面。

        当然,有很多的人物和场景的设计。

        整个故事被分解,其中,很多情节会由中国青年在北京的某个写字楼里完成,这些青年用父母給的学费学会了这些技术,并且在实践中把自己历练成一个技术上的高手,得以获得这样的机会。获得一些加工费。

        最后,完成的影片,由中国的发行公司发行到中国的影院里,很多中国青年趋之若鹜。

        那些美国人,赚了很多很多的钱。

        这些钱,赚的太容易了。真的,太容易了。这些以亿为单位的人民币如果换算成粮食,那要多少农民种多少地啊,换算成煤,那得多少煤矿啊。

        出家前,我接触过很多加工企业,为国外加工物质产品,老外们拿个所谓的品牌,大批的中国工人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的工厂里,加工生产出被称为外国品牌的商品,然后再卖给中国人。

        出家后,发现,物质领域是这样,文化领域也这样。

        而且,这些美国人,只是编了一个故事。最搞笑的是,还是中国故事。之前,他们改编了包括花木兰等等这些中国人家喻户晓没有版权的故事,之后,他们又不知道要编什么样的故事,相信他们会一直干下去,乐此不疲。

        这个太搞笑了,真的熊猫还得养,还得伺候,美国人没有真熊猫,但是却懂得用计算机捏造一个,比真的还赚钱。真的那个,再真,也是一个牲口;可是,捏造的这个假的,它叫“功夫熊猫”。

        以后不知道还会捏造出什么样的故事来。

        能够参与制作这个故事的中国青年是技术上的佼佼者,大多数人会从事比较简单的游戏、网页制作等等工作。

        很多资金也看到了这里面的利润,纷纷投入到这个行业里来。

        我见过一个游戏的片头,是讲江湖恩怨的,一个女魔头如何拥有神奇的中国武功打败敌人的片段。

        做的非常精致。投资很大。很吸引人,相信很多年轻人看到这个精致的动画片头,一定会被这款网络游戏深深地吸引住。

        我还见过一些动画专业的毕业作品,但普遍都缺乏讲故事的能力。要么模仿已有的美国大片,要么模拟一些游戏片头。

        讲故事,特别是会讲故事,并不是一个技术工作,而是一个心灵上的一个功夫,我觉得,通常这个能力更多地来自宗教修为,对文化、心灵的洞察,能够把握和引导他人的内心世界,知道什么时候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能够在九十分钟之内,让观众忘掉时间,引人入胜。

        能够精准地击中一个人内心中最敏感的那个地方。

        让人,心弦一动。

        一个好的故事光靠冥思苦想是不容易搞出来的,而是在寂静中的机会更大,在心愿的促使下,在超越川流不息的妄想和思维的那些时刻,忽然间,一瞬间,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就呈现了。

        完整的,一瞬间。

        看起来是讲个故事而已,其实还是对心灵世界的探索,探索的越深刻,故事就越能打动人,本来就是心灵世界的事情。用宗教这种工具,能够走的更深远。

        我们的寺院里很多有青年居士也开始从事动画制作,起步很艰苦,他们的拍摄场所只是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岩洞。早期只有一部最简单的数码相机,摄影架什么的只能用拖把和扫帚捆绑捆绑,后来才渐渐有了一些专业的设备。

        只是,因为没有场地,只能在那个寒湿的岩洞里尝试用动画讲故事,尝试为自己的国家和社会做点什么。

        寺院早期制作的是静帧动画,其实就是数码照片一张张地连续播放,形成的幻觉,和小时候看的走马灯的原理是一样的。但是,要做的很精致,人物必须要有足够的尺寸,至少要有一个车间那么大的空间,才摆弄的开。

        再辅以计算机技术。

        技术上,不是很难的事情。即便是不用静帧动画,用3D技术,也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这些有佛教信仰的年轻人就开始学习3D技术,由易到难,由浅到深。

        因为有信仰,所以就能克服种种技术上的困难和障碍。并且不断地获得各种专业人士的无私帮助。

        这些年轻人用最简陋的条件,尝试着做了一百分钟比较粗糙的静帧动画之后,发现,如果要继续下去的话,就需要足够的空间和场地。

        大家的信心,来自于对佛教核心理念的认识和把握,认为是有机会讲出一个好故事来的。

        当然,作为一个佛教修行的实践者,我觉得,拥有佛法的实践经验,或者是文化知识,更有助于讲好一个故事,特别是讲好一个人类文化都承许的故事。

        这一点,我相信,美国人的长处,更多地在于他们上上下下普遍对于宗教的理解和认识,他们的物质文明和文化实力和他们对宗教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他们中的很多大学都是教会学校。

        并不见得他们是天主教徒或者基督徒或者佛教徒,而是他们对宗教的尊重、学习以及理解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具备了讲故事的能力和高度。

        不久前,很多天主教的修行者,他们本身就是世界各地著名大学的教授,很有身份的人,来寺院里拜访我的师父,向我的师父学习佛教知识,他们很虔诚,很以能见到我的师父而荣幸。

        让我很意外的是,他们是天主教徒,和佛教徒一样,独身,有修行实践经验,他们却在各自的大学里读佛教专业,有各种各样的学位。其中有一个长的酷似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

        之前,我并不知道,对于佛教实践、佛教知识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是如此地受重视。

        佛教有出世的一面,也有入世的一面。对于专业修行的出家人,我们被要求训练出入世和出世两种能力。可能对于在家人乃至整个社会大众来说,汲取其中任何一面,都会对自己的生活、事业提供利益。

        佛陀时代,比丘们托钵,即修行了,也传播了佛法,很简单的生活。

        现在这个时代,那一招不灵了,需要更多的传播手段,也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比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世入世都要搞的定。需要搞出种种的花样告诉周围的人,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一些佛法,这样,我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才会更加优质。

        让更多的中国青年站在更高的心灵高度和这个世界平等对话、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