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292,519
  • 关注人气:66,1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即修行,处处是道场(下)——记《佛教修学与现代生活的提升》分论坛

(2012-05-30 12:58:34)
标签:

时代文化

心路历程

修行感悟

佛顶骨舍利

佛教文化

分类: 随师行记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系列报道之二十三:

生活即修行,处处是道场(下)

——记《佛教修学与现代生活的提升》分论坛

 

     台湾广缘寺住持宏缘法师在分论坛的发言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宏缘法师是台湾犯罪矫正协会常务委员,台北土城看守所等八所看守所、监狱的教诲师志工。她在监狱弘法的实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佛法的慈悲和力量。

     当宏缘法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很难想象这位眼神明亮,面带微笑的比丘尼会和监狱扯上关系。因此,当法师说到“我在监狱当志工教诲师也有一段时日,现在我将生活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拨给监狱”时,明显感受到现场的变化,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法师身上,静听法师分享她的弘法历程。

     宏缘法师说道:“2008年的时候,有一位被判死刑的年轻人,是我的学生。刚开始与他接触时,他无时无刻地‘问候’我娘好不好,‘问候’我家的祖先过得好不好,祖宗八代都要‘问候’好不好……他一句‘问候’,我就回一句阿弥陀佛。”“这位仁兄非常的凶恶、凶残,脾气又不好,常常在监牢中闹事,害得里面的管理人员神经紧绷快要受不了。”这样来来回回三个月后,年轻人被感化了,开始佩服法师的勇气、毅力、耐心及笑容。他说:“如果是他,早就把对方砍死了,哪能还让他连骂三个月都无动于衷,还带着弥勒佛的笑容,真是勇气可嘉。”从此,年轻人向法师敞开心门,从童年时父亲赌博酗酒,长大后刺伤父亲被赶出家门,直到最后强奸杀人,一点一点回顾他破碎的人生。这个年轻人于2011年被执行了死刑,但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努力求忏悔,抄写经书,诵经功德回向,还捐赠了自己的身体器官,希望受赠者能够代他在人世间施舍爱和温暖,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一个又一个实例,最后还是回归到宏缘法师在演讲中提到的“学佛之人还是离不开因果”。“佛陀的真谛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己,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宁可舍己,牺牲自己,使众生得到安乐,宗教的力量不仅能使人从黑暗中见到光明,更能鼓舞人们的身心,温暖安逸,清凉自在,并能带来心灵的净化。”

     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的时候,宏缘法师引用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誓言说:“监狱不空,我不休息!”

据中新社报道,曾经做老板,手下有百名工人的她,因为觉得赚钱以后心里仍然空虚,于1996年出家。法师全力投入监狱弘法,缘起1999年台湾“921大地震”。当时尸体挂在残壁上的惨状,让她发愿要更用心地帮助活着的人。于是当遇到一名典狱长跪下求她去监狱弘法,她就答应了。

在监狱里,宏缘法师被称为教诲师,和来自其他背景的教诲师一起都是志工。面对记者,她对犯人用的词是受刑人。而在监狱里,他们都被叫作同学。

“我跟他们讲生活问题,不讲经。讲经他们听不进去。”宏缘法师说,受刑人最怕听因果报应,特别是被判处死刑的,因此她都是讲生活的教化,讲菩提心,尽量诙谐幽默,甚至穿插笑话来带动气氛。

“作为女众,面对男生,让他们听你的,并不容易。”但是法师的耐心让她赢得了尊重。

给受刑人举办歌唱比赛,宏缘法师特意坐在他们中间一起鼓掌;监狱里菜煮的不好,她会帮受刑人去解决;老旧的木地板被虫蛀腐烂,她主动出钱去维修,毕竟“公家的钱有限”。她弘法每次都有一、两百人听演讲。为了让他们放松身心,也会组织一些演员歌手去演出,但是衣服有限制,“不能太暴露,怕犯人受不了”。因为她的贡献,台湾“教育部”及“法务部”曾经颁发给她“部长”奖。

    跟受刑人接触,宏缘法师自己也有收获。判了死刑的,今天在,明天就执行枪决,心里都很害怕,会哀叫、大闹、撞墙。“让我知道错的背后是痛苦,是难熬的日子,要多多用心修行。他们都是我的‘老师’,我的‘佛’。”

     提到佛教在生活中的应用,离不开家庭。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单位,联系着个人与社会,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来自香港的陈家宝医生和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会长王书优博士分别以《禅修、妊娠健康与胎教》和《从建设“佛化家庭”谈佛教文化教育的扎根》为题,对如何在“人之初”进行佛教教育,培养健全人格,维护社会和谐进行了解读。

     陈家宝医生谈到,“胎教”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那时胎教的基本含义是孕妇必须遵守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中国南北朝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教子》中说:“在者圣王有胎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声音滋味,以礼节之。”宋代朱熹在其《小学集注•立法》中指出:“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矣。”莎士比亚的名剧则说,时常哭泣的母亲,会诞下悲观的婴儿。丹麦的研究显示(Khashan et al., 2008),产妇在产前十二周内若有失去至亲或至亲患上癌症的经历,后代患有思觉失调的机会会增加。古往今来,不分中外,都着重产妇的情绪健康和精神性健康,相信妊娠期的情绪,会影响新生儿的情绪智商。现代心理学家和社会大众,都了解情绪智力的重要,而培育下一代的情绪智力,怀胎十月,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基于此,香港专门为产妇设计了“产前健身健心运动”以促进孕妇身心健康,纾缓妊娠期所面对的压力,达到有利胎儿身心成长的目的。“产前健身健心运动”主要包括专注觉察训练、用积极语言进行心理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培育情绪智商和利用静修运动帮助自己加强可以带出正能量的心念等。

     专注觉察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警觉性,令自己有能力做到在行动前觉察到念头的生起。专注觉察训练是从觉察身体各部份开始,进而训练自己的注意力,以达到随时随刻觉察到自己情绪的起伏。“每日一事”是利用日常的行为训练转化自己的坏习惯。“善待别人,善待自己”方法上很简单,就是每晚临睡前想想,明天可以做些什么令自己开心﹖初时只想自己,愿自己快乐,慢慢延伸到胎儿,然后是亲戚朋友,再之后是陌生人,最后则是一些我们讨厌的人。这种慈心运动让人没有执着,变得平静、喜悦。胎儿在开心快乐的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培育出开朗的个性。“每日一笑”则是每天起身梳洗时,向着镜子对自己幑笑,因为对着自己笑,就是对着孩子笑;然后你外出,可对着看到的每一个人笑,对着巴士司机笑…如此类推。微笑,就是用身体语言来培育正面情绪的好例子。

    通过佛法的修习,可以促进孕妇精神健康,对孕妇本身、胎儿和家庭均能带去深远的影响。

     王书优博士则谈到,家庭观念的弱化、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情感功能的淡化、教育功能的退化以及在文化传承功能上面临的挑战,是当前许多社会、族群、国家及国际道德问题的根源。

nEO_IMG_四川省什邡市罗汉寺方丈素全法师

四川省什邡市罗汉寺方丈素全法师

 

     有鉴于此,为化解现代家庭面对社会发展洪流的冲击,以及为社会及国家带来持续性的平衡发展,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自1990年代开始积极推动“佛化家庭”的理念,并把“佛化家庭”的理念及文化特色整理成以下七个要点:

    1.佛化家庭应归依三宝及具足正见  佛化家庭应以佛法僧三宝为生命的皈依处。理想的佛化家庭是一家大小都能皈依三宝。佛化家庭成员也要具足对佛法的正确认识,明白什么是正信与非正信。除了明信因果,对基本的佛教三法印、四圣谛、八圣道等基本佛教义理要有一定的认识。

   2.佛化家庭应实践佛教的家庭伦理  佛化家庭应实践佛教的家庭伦理。佛教的修学目的与其他宗教有所不同,因此佛教的家庭伦理观也有其特色。佛教的家庭伦理规范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责任与义务,因为唯有通过责任与义务的实践或分担,才能扮演好身为家庭一份子的角色,让家庭里的成员都能分享到家庭的和乐与温暖。

    3.佛化家庭应凝聚全体家庭成员精进修持佛法  针对在家弟子,佛陀主要以五戒十善来规范他们的生活。从整体家庭来说,这其实就是佛化家庭的戒律,守护着佛化家庭。对法的修持,佛陀基本上教导弟子们八正道。佛化家庭应通过家庭共修与分享,产生共修的精进力量。

    4.佛化家庭应以佛化仪式进行各类节庆  佛化家庭应以佛化的仪式进行各类节庆,并体现节俭、有内涵及有意义的佛化精神。佛化的仪式要能加强家庭成员对信仰的坚定信念及培养宗教情操。

    5.佛化家庭应贯彻爱教护法的精神  家庭是佛教社群的基本单位,因此爱教护法肯定是佛化家庭所应该贯彻的精神。佛化家庭应该通过家庭生活,提供人力与物力的方便,护持三宝,协助弘扬佛法,让佛法久住世间。

   6.佛化家庭应遵循佛化的生活  佛法的修学内容就是在生活中实践佛法,通过自利利他的菩萨道,达到成佛的目标。佛化的生活包括以正当的职业谋取生活所需,并对收入做良好的规划,惠及家庭、僧团、社会及佛教社群。在日常生活中,佛化家庭成员也要负起责任与义务,建设和乐的家庭生活。

   7.佛化家庭应积极关怀社会  身为社会的细胞单位,佛化家庭必须通过佛法体现对时事乃至于政治的课题。对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佛化家庭也要伸出援手,体现佛教徒对一切众生的关怀。

nEO_IMG_师父来到分论坛 

师父来到分论坛

 

     配合“佛化家庭”的理念,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十分注重实践领域的落实,举办了儿童佛学班,推动佛化家庭集体皈依仪式、举办佛化婚礼、亲子工作坊、真善美音乐会等各种活动。王博士指出,“人间佛教”和“入世佛教”所体现的是菩萨道的入世精神,与现代社会的因缘和需求是息息相关的。佛教的未来必须更着重于在家的佛教,而要发展在家的佛教就不能忽略了佛化家庭文化的建设。要通过佛化家庭传承佛教信仰、实践家庭伦理、提升佛法修持、灌输文化礼仪、贯彻护教使命、落实佛化生活及履行社会关怀的理念与特色,为佛教未来的持续性发展奠定更深厚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