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MMB为何被误解如此之深?

(2008-04-20 01:13:09)
标签:

手机电视

国标

cmmb

三网融合

it

分类: 手机电视&移动电视

【文/曾会明】

 

  今天看到《通信信息报》的采访文章《南邮专家称广电CMMB建网既不合适也不经济》,其中提到:
  T-MMB和CMMB所承载的技术是不一样的,前一种是基于蜂窝式的广播方式,而后一种是基于传统的电视广播。这两种标准的制式不完全一样,广电的广播方式,其实是没有边际成本的,一个人收看和一万个人收看,对广电来说成本是一样的但是对于T-MMB来说,基于蜂窝网的标准是占用频谱和带宽的。所以在使用成本方面应该说CMMB更加有优势,而在互动性方面显然T-MMB要更胜一筹。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对手机电视国标评选也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意见。
  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有两种不同的技术体制,一种属于广播电视技术,利用广播电视网传输;另一种属于通信技术,利用通信网传输。对于这一点,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两位专家也认为,“这两种标准的制式不完全一样”。
  问题在于,这次国标评选针对的是基于广播电视网络的广播式技术方案。T-MMB跟CMMB一样,都是广播式的。  
  我无意在此指责专家的错误与媒体的专业性,毕竟他们只是经济管理方面的专家,采访的记者更熟悉的领域也只是通信方面,对广播技术了解有限。两位专家认为,“二大标准之间的争夺是二大部门的博弈”,在这样的时候,作为行业媒体和行业专家都觉得有责任出来讲讲话。
  专家对T-MMB了解不多而错误地认为是基于通信网的,这没什么。更大的问题在于:既然一个是广播网的,一个是通信网的,两个不同网络就应该有两个不同的标准,而且分别由广电与电信部门制定、管理、运营。在这样的情况下,专家还认为这是“二大标准之间的争夺是二大部门的博弈”,并且指责“广电CMMB建网既不合适也不经济”,就显得非常之不合情理了。  
  类似这样的文章最近不少,我反过来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认为:这是媒体舆论的一种误解,甚至是相关业界的一种误解。而广电、CMMB被误解如此之深,媒体与业界需要一些反思,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哪些是“部门的博弈”?应该怎样真正推进融合?广电自己也需要一些反思,为何会有一些人不论什么事情凡广电必反对?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的宣传、引导以及相关政策的发布、执行方式进行一些改进?  
  对于手机电视标准一事,我从一开始就是CMMB的坚决支持者,相关理由与立场可以看看我之前的博文。但我从来也是“三网融合”的坚决支持者,之前的博文也一再强调过。对于手机电视而言,首先,基于广播网与基于通信网需要不同的标准,然后才有融合,融合主要体现两个标准之间提供统一的业务菜单、业务接口、用户管理接口等等,方便用户切换使用广播与点播,以及信息的互动、统一的账单结算。  
  2006年10月24日,CMMB行业标准颁布。在当年12月,邬贺铨等人给国标委写信,推荐T-MMB,建议制定手机电视国家标准。国标委提出,制订手机电视国家标准要公开征集技术方案。后来,把拟制订标准的名称由“手机电视”改为“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再后来改为“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但明确的是只征集广播电视技术方案。  
  2007年1月,中科院院士周光召先生向中央领导建议,认为手机电视应该建成三网融合的移动宽带多媒体网络,提出基于TD-SCDMA、CMMB和AVS三个标准进行融合。据说,中央领导对此有明确的批示,广电总局对此也完全赞同。但随后的国标征集却没有面向三网融合的方向,依然针对的是广播电视方式。  
  由于此次待定的国标为广播式手机电视标准,与通信式手机电视在技术上有较大差异,所以由中国移动主导、基于TD-SCDMA的MBMS不在评选范围之内,此外,之前呼声较高的华为CMB也由于同样的原因而退出了评选。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的是“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也就是说,每个网络、每个部门,先完善好自己的网络与业务,是进行三网融合的基础。
  因此,基于广播方式的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就是广电自己的事情,跟“部门的博弈”无关,这是一种影响深远的误解,正是这种误解,造成了今天在国标评选方面的混乱舆论局面。
  今天跟一位媒体朋友MSN聊国标的事情,她认为“部门博弈的事情很没意思。”——这也是我今天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  
  真要制定国标,一方面我赞同周光召先生的观点,另一方面认为目前的时机还不成熟,TD还刚刚启动。根据国办发1号文的意见,“数字电视传输等重要的国家标准应经适当规模试验验证。”  
  最近一直关注国标评选的进程,做了大量的调查与采访,并一直在我的博客中呼吁。开始,主要基于行业责任感,后来,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事实真相后,驱动我坚持下去的,更多的已经是一种正义感。我不讳言在调查中会拜访广电总局的相关领导、曾经参与过国标测试组、监理组、评议组的广电方面以及其他专家,但这些行动包括我的文章没有任何的授意,并力求独立公正。因为此事涉及技术、专利等我所不擅长的领域,也希望能够得到各方面的支持,适当的时候,欢迎愿意一起探求真实情况的媒体朋友一起来做这些工作,包括大众媒体、专业媒体以及电信背景的媒体。

 

又及:给新浪提个小小的意见,大概在新闻后面根据博客的标签做了“相关博文”,但在《南邮专家称广电CMMB建网既不合适也不经济》 文章后面相关博文中,“CMMB效果图”可实在不太相关,机器自动技术还需要辅助些人工干预的好。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