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生极力向我推荐一本她很喜欢的日本作家的书,并好心的把英文版借给我看。这才发现是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上学时读过他的《挪威的森林》,感觉比较一般。但《海边的卡夫卡》确实很有趣的一本书,读完了英文版,迫不及待地找了本中文版有读了一遍。想来之所以喜欢这本书,并不是因为其充满了青春的迷茫与探寻(自己早就过了青春期了:p),而是很多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感想与我产生了共鸣。
卡夫卡君:“大岛,我周围一件一件发生了那么多事情,其中有的是我自己选择的,有的根本没有选择,但我无法弄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说,即使以为是自己选择的,感觉上似乎在我选择之前即已注定要发生,而我只不过把某人事先决定的事按原样刻录一遍罢了,哪怕自己再怎么想再怎么努力也是枉然。甚至觉得越努力自己越是迅速地变得不是自己,好像自己离自身轨道越来越远,而这对我是非常难以忍受的事。不,说害怕大概更准确些。
”
——我时常向周围的朋友谈及类似的想法,我觉得人一生的轨迹在出生那一刻已经注定了,无论你如何努力,你不可能逃脱这个轨迹,当然也不是说努力完全无用,但也只是在这个轨迹的高度上上下下罢了。
“假定一只鸟落在细树枝上,”佐伯说,“树枝被风吹得剧烈摇摆。那一来,鸟的视野也将跟着剧烈摇摆,是吧?”
我点头。
“那种时候鸟是怎样稳定视觉信息的呢?”
我摇头:“不知道。”
“让脑袋随着树枝的摇摆上上下下,一下一下地。下次风大的日子你好好观察一下鸟,我时常从这窗口往外看。你不认为这样的人生很累——随着自己所落的树枝一次次摇头晃脑的人生?”
“我想是的。”
“可是鸟对此已经习惯了,对它们来说那是非常自然的,它们没法意识到,所以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累。但我是人,有时候就觉得累。”
——如果不想很多,是不是就可以轻松一些;同样,比不想很多更轻松的,是从未知道过。
必然性这东西是自立的概念,它存在于逻辑、道德、意义之外,总之集作为职责的功能于一身。作为职责非必然的东西不应存在于那里,作为职责乃必然的东西则在那里存在。这便是Dramaturgie。逻辑、道德、意义不产生于其本身,而产生于关联性之中。
——曾经有点恨一个离开我的男生,觉得他伤害了我真挚的情感。可是,有一天,突然顿悟了,其实他只是作为实体存在的必然罢了,如果不是他,也许会是路人甲乙丙丁,而且是他让我有了经历,有了回忆,即使结局并不圆满,可这也是必然的存在,所以心中不再有芥蒂。
我点头。
“那种时候鸟是怎样稳定视觉信息的呢?”
我摇头:“不知道。”
“让脑袋随着树枝的摇摆上上下下,一下一下地。下次风大的日子你好好观察一下鸟,我时常从这窗口往外看。你不认为这样的人生很累——随着自己所落的树枝一次次摇头晃脑的人生?”
“我想是的。”
“可是鸟对此已经习惯了,对它们来说那是非常自然的,它们没法意识到,所以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累。但我是人,有时候就觉得累。”
后一篇: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