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人说拜山就是祭祖的意思,逢清明、重阳节都会去拜山。老岳父是潮州人,见俺来潮州,说是过几天就是重阳节了,一定要俺陪同去拜山。俺的祖先在江西,可俺从来没有回去祭过祖。后来父母去了新疆,可新疆没有俺家的祖坟。因此对俺们这辈出生漂流在外的后生来说,对于祭祖的概念很是模糊。既然老岳父要求俺去拜山,去看看他们的习俗也是长学问。异乡异客,又近重阳,“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开车行出潮州城不远,来到位于意溪镇橡埔村的别峰山下,居然看到一大群老岳父家的亲戚在等候。上了山,看到的却是别峰古寺。在寺庙不远处,有三座骨灰塔,老岳父的前辈就安放在这里。俺问:“怎么祖坟在这里?”老岳父说:“不是什么祖坟,而是在这里买了骨灰位。塔里安放的都是普通人家的骨灰盒。灰位紧张,都放满了”。俺看这塔位的风水不错,面临韩江,群山环抱。听不懂他们嘀咕什么,只见大伙摆放了烟酒水果在塔前,然后老辈小辈跪拜。拜完了祖先,又去旁边的福神碑前跪拜。俺奇怪福神有什么讲究,他们说:福神就是土地爷。因为占了他的地盘,当然也要拜一拜。然后,又去烧香拜天。俺问拜天又有什么说道,他们说:拜天、拜地,拜祖先,一个不能少。结束了这里的活动,妇女们又去别峰古寺里烧香拜观世音菩萨。广东人的拜山是一件大事,要准备很多天,念叨很多人,献花、祭酒,点香,拜天地挺复杂的过程。特忙活,特讲究。面对这样的场面,俺寻思着,等俺死了一把骨灰撒大海算球,反正计划生育计划的俺后面也没有什么亲属,这样的场面俺辈是轮不上的。一直没有弄明白在我们祭奠的习俗中这佛教与道教的概念是如何统一的。我们传统的许多祭奠仪式都与道教有关,而这后来的佛教内容是如何搀杂进来的?。。。。。
COPY:别峰古寺分前、中、后三进,前座为门楼亭,中座“国道宝殿”供奉南海观音,后座“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两殿匾传为邑人进士吴殿邦所书。中座殿内有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宪大夫署惠潮嘉道、潮州知府周硕勋所题“为最上乘”之匾额。“乘”在佛教认为是通往西天极乐世界的车船,“别峰”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是通往理想佛国的最好的船只。故潮州俗语有“别峰阿娘,望着住显”,意思是只要从别峰山上望得到的地方,观音娘娘便能保佑.奉游别峰古寺,必经九峰十八转的禅寺道,沿途建筑有“济度牌坊”、“观云亭”、“观音亭”、“慈悲亭”、“天湖亭”、“别峰亭”、“蝉露亭”可供游人香客纳凉小憩。古寺四周绿荫丛中曲径连亭台、放生池、花圃组成大园林。







俺听不懂他们嘀咕什么,只见大伙摆放了烟酒水果在塔前,然后老辈小辈跪拜。




据传福神原为岁星,即木星,后逐渐人格化,一说源于太平道所祀三官中的天官,演化为天官赐福之说。一说福神为唐道州刺史阳城,因其有抵制进贡侏儒的善政,遂被尊为福神。

他们说:拜天、拜地,拜祖先,一个不能少。







一堆果盘

妇女们又去别峰古寺里烧香拜观世音菩萨

抽签解签,这位大嫂挺严肃的





只是俺一直没有弄明白在我们祭奠的习俗中这佛教与道教的概念是如何统一的。我们传统的许多祭奠仪式都与道教有关,而这后来的佛教内容是如何搀杂进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