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武林
安武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99,228
  • 关注人气:31,9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歌让你的孩子与众不同

(2020-03-28 08:27:49)
标签:

儿童诗

阅读

鉴赏

微课

亲子

                                                     诗歌让你的孩子与众不同

                                                                        安武林

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大家都这样评价她:文学中的贵族。也许有人会马上抬杠,难道别的文学样式难道是下里巴人吗?这种抬杠式的无知而又愚昧的思维模式,让一些人在日常生活和网络上显得十分活跃,好像很机智的样子,实则是浅薄而又无知。文学自有文学的发展史,中外概并不例外。文学的贵族,指的是她的血统,也就是她在世界文学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和发展过程中所占的地位。从荷马史诗到我国的诗经,她们几乎是文学的鼻祖,中文系毕业的学生,都知道这是一个基本的文学常识。

就算是当代,诗歌依然是文学样式中很重要的一个文体。诺贝尔文学奖中,诗人的比例可以占一大批。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便是印度的泰戈尔。诗人,我可以列一大串名字:智利的米斯特拉尔,西班牙的希梅内斯,智利的聂鲁达等等。还有一些本身是诗人,还兼有其它身份的如德国诗人黑塞,俄罗斯的帕斯捷尔纳克等。英国很著名的作家哈代,写过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还乡》,他也写诗。他最喜欢别人称他是诗人而不是小说家,他也自称自己是诗人。黑塞曾经说过:“在一切文学性享受中,以读一首好诗最为完美无缺、至高无上。

诗歌是最适合朗诵,诵读的文学样式。童年中,校园里我最美好的记忆之一就是早上的晨读。俄罗斯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最喜欢朗读自己的作品。据说,他在很小的时候,躲在酒瓮里练习发声。他的朗诵非常富有感染力,高尔基都听得热泪盈眶。他抱着马雅可夫斯基,泪水都打湿了马雅可夫斯基的衬衫。过去,在世界很著名的一些文学沙龙里,诗人朗诵自己的新作,成为一种时尚。诗歌之所以适合朗诵,是因为它的抒情性和音乐性所决定的。

无论是时代的大变革,社会的大动荡,还是大自然的大动荡,诗歌总是走在最前面的。且不说雪莱这样著名的诗人的名句了,就是汶川大地震,我国很多诗人都用诗歌表达了悲痛之情,以及鼓励灾区人民奋斗的精神。那时,我的一首诗歌《孩子,别怕》,传播非常广泛,收入多种抗灾诗集中,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的抗灾诗集,把我的诗歌印在封面上。其实,大学毕业后我都不写诗人,做一个诗人的梦想几乎都破灭了,但抗灾燃起了我写诗的欲望。如果没有那首诗,可以说就没有我后来出版的十多本诗集,以及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诗集《月光下的蝈蝈》。

诗歌,最基本的使命之一,就是抒情,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之情。无论是抒小我之情,还是抒大我之情,诗歌都是表达情感最有效的文体。记得多年前有个笑话,说是一个人站在长城之上,浮想联翩,望着长城,他想做几句诗歌,他大声地说:啊,长城!结果,想不出下一句了,只好来了一句:你他妈的真长!这纯属附庸风雅,但很多时候,人们的感情会很自动转入到诗情上面来。我无论到任何一个名胜的地方旅游,告别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只是,那种潇洒,实在是学不来的。

我们都知道,诗歌,本身是诗和歌的结合。所有的歌词,都是诗,只不过是更适合唱的诗而已。世界上很著名的曲子,不少就是根据诗人的诗作铺的曲子。好像歌德和普希金的诗歌,都曾被著名的作曲家谱成过曲子。诗歌的节奏,音韵,都是音乐性的表现。唱,吟,诵,让每一个文字都变成了音符。诗歌的空间很广阔,可以囊括很多人文科学的内容,哲学的,绘画的,音乐的,伦理的,历史的,既可以很清澈,也可以很丰富,复杂。

儿童诗歌是诗歌中的一个门类,是指特定的阅读对象而言的,指少儿这个群体。那么,它在具有诗歌本身的特点之外,它还有一些特定的特征,比如童趣,童情,童心,形象化。它不能像现代派诗歌那样,使用晦涩的意象,不能用现代派诗歌那些复杂的表现技巧,如果使用,那也需要诗人转化成明朗的、儿童能够熟悉和能够理解的形象才行。如哲理诗,讽刺诗等。下面,我用我刚刚创作的一首诗来进行实际的演绎。让大家看到一首诗的完成过程,以及它所包含的特点。既是诗歌鉴赏,也是创作的感言。

 

    看得见的花开

                       安武林

三月,许许多多的花儿

风姿绰约地开了

春风一路踉跄着

把花开的消息传递给每个爱美的人

 

蝴蝶兰开成蝴蝶的模样

她的心里有一个想飞的愿望

三角梅热情奔放

她喜欢收藏大片大片的阳光

 

虎刺梅真像威风凛凛的大猫

蜷缩着,睡眼朦胧

黄黄的水仙,比白水仙更耐风寒

脸蛋冰冷,但傲视北风

 

三叶草不胜娇羞

米粒一样的花瓣呢喃心声

长寿花的每一朵小花都像她的年轮

记载着她走过的历程

 

  白色的玉兰被春风点亮了

  一盏一盏像是花花草草们的路灯

玻璃翠是个爱干净的小姑娘

总是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杏花是春天的牙齿

雨水露水阳光春风都是她的食粮

连翘喜欢仰望天空

在星星和晨曦之间迎来送往

 

紫花地丁贴着地皮生长

像是在把旅行计划商量

海棠像是童话里的公主

总有大把大把宝贝挂在身上

 

诸葛菜像油菜一样披着银装

只不过一个花儿紫莹莹,一个黄澄澄

一尘不染的茉莉不说话

只用醉人的芬芳把歌唱

 

蒲公英笑意盈盈

每一个笑纹都是那么温情

也许她和迎春花早已有秘密约定

一定要把春天装扮得金碧辉煌

 

三月,看得见的花儿开满了屋里和屋外

看不见的欢喜弥漫在四面八方

活着真好,享受这美妙的风景

像花儿一样活出本色的生命

 

 

我个人觉得,诗歌也好,作文也罢。第一要义,就是我们得注意观察生活。观察等于积累素材,而且也是了解事物的特点。细致的刻画,活着描写,都来源于细致的观察。长期积累,偶尔得之。房前屋后,我养了很多花。以及别人养的花。其实,我年年都会看到这些花花草草,也获得了很多灵感。我的这首诗歌,毫无疑问来源于我日积月累的观察。每年,我都要去几百个学校讲座,我察觉到小学生写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缺乏观察,二,不注意积累素材。

有的人问我,你的花花草草怎么写不完呢?素材怎么用不尽呢?我笑着回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同阅读中的精读一样,如同卡尔维诺解读的经典一样。就像大画家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虾一样,一辈子也画不完,画不尽的。而这一次,我把它们全部拢在三月,写的也就是三月开的花,以及我能看得见的花。三月开的花很多,但我限定了范围,是我肉眼所能见的。还有,必须是找到需有新意的形象化表达的。况且,从诗歌的篇幅角度考虑,我不能无限制地写下去。写诗歌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总需要做多方面的统筹和考虑。

表现粗浅的科普知识,或者常识。大家通过这首诗歌,就能明白,原来,这些花是三月开的。而且,在其中,我还表达了一些花的形状,颜色,特点等,当然,这种表达不是科普语言来表达的,是用文学语言,诗歌语言,形象化的语言。比如蒲公英的花瓣,多,细,密,灿烂,我用了笑纹,像人的脸上大笑或者微笑时候的纹路。其它花,就不适合。修辞方法的使用,要有创意,新意,但它必须建立在常识之上,而这种常识和知识需要从观察中获得。否则,只能弄巧成拙。比如,从长寿花的名字,我想象到了寿命二字,大树的年轮,花开花谢的过程,它们呈现的样子不同,我把凋谢的两排花比喻做年轮。这些东西,在诗歌中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去发现。

从主题上,显而易见, 我是讴歌春天和大自然的。这不用细说,大家都能读的出来。但是,在最后的结尾,我采用的是哲理诗的结尾方式。大家可以把这首诗理解成为:风景诗,抒情诗,哲理诗,科普诗。这些要素在诗歌中都有所表现。每一朵花都是按照自己本色的样子开的,我们也应该活出生命的本色来。对了,曾经有过儿童诗应该不应该押韵的讨论,我觉得押韵更适合诵读,我的这首诗考虑到了押韵的问题。不押韵照样可以写出好诗来,但音乐性方面就欠缺了一些。

大量使用修辞手法,让每一种花的某一个特点呈现在大家面前,形象地。静态的花朵们变成了动态的,富有了生命,和我们产生了亲近的感情。童诗,对这一点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哪怕是一首哲理诗,也不应该全诗都用抽象的语言来表述。

结语    诗歌的阅读、鉴赏和写作,会让我们的孩子变得与众不同,如同那句流行的话一样:诗歌与远方。其实,诗歌就是远方,远方就是诗歌。因为诗歌给了孩子一双想飞的翅膀,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和认识是与一般孩子不一样的。时间会证明一个常识:我们所学的一切知识,都需要时间来检验,来证明它的对与错,鲜活还是腐朽。唯有诗歌,给予孩子的是永恒的东西,浪漫的情怀,敏锐的感受力。

纠正两个错误的认识:1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这句话的错误在于,我们引用名人名言断章取义。不考虑作者的语境。我们在日常使用的很多名言上,都是断章取义的,根据自己需要来取舍。如百分之一的天赋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没有这百分之一的天赋,百分之百的努力都是枉然的。

2  鼓励孩子创作,但不要把诗歌写作当做一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艰苦的训练,阅读,写作需要加倍努力。诗歌中的灵魂的、生命中的东西,需要生命的体验来完成,不仅仅是靠技巧来完成。我们对诗歌要有敬畏之情,对诗人应当尊敬。对于每一个想做诗人的孩子来说,爸爸妈妈需要回答一句话:准备好了吗?我个人觉得,至少的得读几本诗人的传记,让孩子明白,做一个诗人是需要有一种献身精神的,献身于诗歌。在接纳鲜花的时候,痛苦也会接踵而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丛林中的故事
后一篇:三月里的小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