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故事也许不仅仅是发生在国航。
12月6日晚从北京到上海。
先计划坐国航晚上8点半的飞机,但被告知沒有头等舱机票,想想近2个小时的飞行,决定改坐9点的航班,正决定买票,又接通知,9点航班要晚点一小时,为坐头等舱要等上一个半小时也不合适,最终还是上了8点半的国航航班。
上飞机一看,让我大吃一惊,整整齐齐三排21个商务舱居然沒有一个乘客,随行人员连忙打电话问买票的人怎么回事,买票的人说我们要买的是头等舱不是商务舱。
道理很充分。
事已如此只好问乘务员能否升舱,回答飞机上不能办理升舱业务,结果是:我看着商务舱不能坐,国航看着我的钱不能赚!
造成如此困境的当然是两个原因:
1、买票的人说要买头等舱,并沒有说要是沒有头等舱也可以退而求其次买商务舱也可以。
2、飞机上不能升舱。
而这两个原因我认为都有避免的可能:
因为许多人根本搞不清大型飞机上不但有头等舱,而且还有商务舱,很自然的沒有头等舱就买普通舱。试想一下,如果卖票的工作人员稍为专业一些,说一句没有头等舱但有商务舱,如还能补一句商务舱也很舒适<要求可能过高>,说不定21个商务舱都卖出去了,因为头等舱暴满商务舱应该也有很好的需求,像我这样感到无助的应不止我一个,更何况还差点因此流失一乘客。麦当劳的售货员在顾客结帐前总要问一句:“您还需要点什么?”,仅因多说这一句话,每年给麦当劳多赚回几个亿。
其次,应创新性解决机上升舱问题。尽管我不知道机上不允许升舱的原因,但我相信几个人的坐位发生一些变化总不至于机毁人亡吧?更何况是在起飞前。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应该也不困难,如在机上装一电脑通过无线上网与售票系统相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吗?既为客人提供了优质服务,又为公司创造了利润何乐而不为呢?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但偏偏沒人认真关注细节。21个商务舱如果2000元一个,一次飞行国航少赚4万多,不知道国航每天有多少航班,但细算起来可能是一天文数字。如国航能对所有售票员进行更专业的培训并创造性解决机上升舱问题,国航的效益肯定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个卖票的细节让国航损失惨重。
<此文并非丑化国航,就当是股东的合理化建议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