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得知趣多多今年互动营销活动的时间是在昨天,而不是愚人节当天,更不是愚人节前。。。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情况?
事后看到了趣多多腾讯官方微博上发布了愚人节当天线上互动的地点,其中包括百度搜索引擎、百度图片、百度知道、新浪首页、新浪新闻、腾讯娱乐、腾讯微博、优酷首页,还有百阅等几个手机软件。仅从渠道的选择上,我认为还是比较准确的。
http://s8/bmiddle/4879b17atd970597a6b27&690
这是CIC最新发布的2013年中国社会化媒体格局图,除签到位置服务划分到基础功能网络中稍存疑义外,其余的划分我非常认同。而参照格局图可以看出,趣多多的互动渠道选择也比较准确,但为何选择主打腾讯微博,而不是QQ或者微信?若单从渠道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来比较,我想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我个人认为,今年趣多多互动营销的主题有些不知所云。
搜到相关的公关稿,里面提到,“在百度、腾讯和新浪等一些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的网站上将会出现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新闻,比如《姑娘两年减肥25公斤
变化过大无奈换身份证》,《受明星影响严重英国4岁小孩减肥》,《女嘉宾爆20万相亲起步价引争议》诸如此类。这些新闻最后也都会标注“别太当真,只要趣多多”这一口号。”
我能理解这次互动营销的目的是要向受众传达一种"FUN"的生活态度,但不免过于片面,一味的追求眼球效应,忽略了营销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销售。显然,“别太当真,只要趣多多”并不能构成网民购买产品的动力,那些精心编制的标题党离营销目标更是相去甚远。且不论网民是否像我一样压根没有看到,即使是看到了标题,是否能看懂这句口号?是否能理解这次营销活动?是否能联想到产品本身?是否能产生想吃的欲望?不知道大家的看法是什么,我表示有些费解。
其实,趣多多就是一种曲奇饼干。它拥有独特的香浓巧克力豆搭配软曲奇的制作工艺,它以巧克力豆的研发为主,相继推出了红提、黄油等多种经典巧克力豆口味。而最与众不同的是,它是最早在美国流行起来的曲奇饼干,也是世界最畅销的巧克力曲奇。相信不是所有人都了解这些信息,而恰是这些内容才真正与消费者息息相关,才是决定消费者拒绝其他品牌而购买趣多多产品的理由。如果趣多多的核心诉求只是为消费者提供一种休闲乐趣的精神食粮,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选择去看十万个冷笑话?
相比今年的互动营销,我个人更认可2010年趣多多与腾讯共同推出的“趣多多曲奇人追捕令”互动营销方案。它是通过搭建趣多多追捕曲奇人的互动平台,邀请网友使用个人账号参与追捕行动,用积攒巧克力豆的方式“改造”曲奇人,最终获得曲奇人虚拟形象,并提供qq秀、qq空间等多个展示平台,同时结合线下产品,提供抽奖、复活等多种游戏特权,以此拉动产品销售额。从理论上分析,2010年趣多多的互动营销聚焦在了产品本身,不仅深度强化了"曲奇人"品牌形象,更将产品中的巧克力豆通过游戏的方式轻松而深刻的植入进消费者的脑海中,形成了与其他同类产品与众不同的品牌印象。这样的互动营销是多赢的局面,企业通过互动将自己最想说出的信息明确且直接有效的传达给了消费者,而消费者也在获得了精神娱乐的同时,了解了更多产品的信息,为挑选购买同类产品提供了方便,媒体也不仅仅赚到了平台使用费,它们也借此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提高了用户黏性和品牌美誉度。不论这次营销成果是否像公关稿中写的那样具有传奇色彩,起码我能肯定它一定比今年的互动效果好过一百倍。
http://www.bmggw.com/jingdiananli/1633.html这是2010年趣多多互动营销的案例总结,http://www.domarketing.org/html/2013/interact_0401/8756.html
这是2012年的公关稿。大家可以对比看一下,以上是我个人的见解。因为时间和精力原因,我也没有来得及仔细全面的研究趣多多整体互动营销的情况,如文章中哪里写的不对,欢迎各位同行指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