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医学家吴孟超的奇迹看成功

(2006-02-10 14:07:59)
分类: 心理习惯

由医学家吴孟超的奇迹看成功     

      2006年1月9日上午,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奖的那一刻,密密麻麻的各种镜头对着人民大会堂主席台。记者们从取景器中看到的获奖者却是一个相当陌生的面孔——中科院院士吴孟超。

  这位83岁高龄的老人,是我国医学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然而,无论他的面孔还是名字,对于广大公众而言都并不熟悉。

  但就是这位个头不高、面容慈祥、低调内敛的老人,已经亲自主刀为1.36万多名病人切除了肿瘤,让他们重新恢复了健康。

    在五十年代,我国肝脏手术的死亡率曾经高达33%,而在吴孟超院士的努力和带动下,这个数字很快就下降到了六十到七十年代的8.48%以及八十到九十年代的0.35%。而同期我国肝脏手术五年生存率也从10%左右上升到了今天的53.2%。

    他进军肝脏外科50年,使中国的肝脏外科从一纸空白走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手术之父”。

    是什么让吴孟超如此成功呢?

    一是,“勇挑重担”的付出精神。

    二是,“做到家了”的责任心。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在CCTV-科技频道《大家》访谈节目中的一段谈话。

解说:

       1963年,一个极具难度的病例向吴孟超挑战。一天,吴孟超参加了一个会诊,诊断结果非常令人吃惊,患者的癌变部位是在中肝叶。中肝叶是肝脏血管最丰富的地方,重要管道都经过其中,这里一直被称为是手术禁区中的禁区,国外也没有成功的先例。诊断结果出来后,在场的医生面面相觑,吴孟超还是决定把这个病人收治到自己的科室。

访谈: 

  主持人:当时您为什么就敢接这个手术?别人都不敢接,您敢接呢?

  吴孟超:我下决心,我觉得这个病人,因为解剖比较熟悉的,我要做是可以做的,当然也有风险。风险是什么呢?每个人的血管有的时候变异,不是按正常的这样发展了,并不完全一样的。有差异不一样的,这个有可能的。如果在有变异的情况之下,你做的时候,有时候可能会失手的。有误扎的,也可能误扎,也可能没发现大出血,这都有可能。再一个考虑中间血管比较丰富,有好多血管都有关系。

  弄不好可能你就感染。一个大出血,一个就是肝脏坏死,都有可能。所以,担心是担心,很大的担心。

  主持人:担心,但是怎么敢下这个决心的?

  吴孟超:下决心就是要为病人解决问题。已经到这里了,怎么办?已经接受了这个任务了,那你就勇敢上前吧。我这个人就这样,所有的手术,要给病人解除痛苦,我就勇敢承担。

解说:

  为了做这个手术,吴孟超和助手天天泡在实验室里,在三十多只动物身上做试验。准备2个月之后,吴孟超上了手术台。

访谈:

  主持人:您没有考虑到,万一手术要是失败了会怎么样?

  吴孟超:一个外科医生,每一个手术都考虑,都会考虑结果的。结果呢,我总的来讲,考虑过多,对病人也不利。我们应该对自己来讲,我尽到责任了,每一点一滴我都做到了,做到家了。实在是不行了,做到最后他实在还是出问题,那我尽到责任了。

    困难人人都可能遇到,面对困难所做出的抉择却让人功勋卓著或平淡的过活。出于人类的自我保护能力谁都会考虑勇挑重担的结果将承受更大的风险。其实,风险越大所带来的利益也会越大。而更多的人却选择了永挑轻担。倘若人人都这样想,何谈社会的进步?也许人类还会被更多的未知所困扰?

    怎样才有勇气去挑重担呢?孟老的责任心正是撑起重担的神奇力量。责任心是一种使命。一位女士因丈夫不幸撒手尘缘,为了把孩子拉扯大的责任,她勇敢的撑起了一个家庭。当年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为了解放中国的责任,最终创造了新中国。其实,当我们个人或一个组织缺少动力的时候就应该仔细想一下“责任”了。正如面对重奖,默默奉献了一生的吴孟超老人说:“生命在于贡献,而不是贪婪享受”。 

    我们都会有老的时候,也都想更成功。若要不后悔就要有勇挑重担的付出精神,为尽一份责任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