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功夫兔家的大勇
功夫兔家的大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9,291
  • 关注人气:1,7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学院奖”谈“学院派”创作

(2010-12-05 15:34:27)
标签:

杂谈

分类: 动画杂谈

奖:

虽然学院奖是对所有学院派作品开放的

可得知得奖后还是有点尴尬和后悔

尤其是我学生的作品提名而没获奖

虽然做老师的做片也有别样的困难重重

但创作条件还是优越很多

学生短信里引用我上次参加学院奖的博文

“我的刀越磨越冷,火越烧越热...”

仿佛看到当年的我,而这个舞台

也许我早就不该去征服了吧

所以,这次的最佳导演奖奖金税后应该2万吧

我将不取分文,全部分给团队的同事和学生

支持其毕设创作之用

另外,我也想借此谈谈对创作的一些看法

 

学院派:

何为学院派?怎么做?做什么?

学院派的意义是什么?

在我看来学院派就是独立动画、个人动画、艺术动画

无论怎么叫,都代表着个人主张和风格的最大化

从这个角度,我也想用我的创作矫正视听

如黑匣子老师所说:我的作品是在用动画本身的乐趣来征服观众

这和当下的很多创作形成鲜明对比

而目前的学院派创作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很多问题都结成了死结

比如黑匣子老师笑称的“恶童一代”

太多作品或多或少的带着别人作品的模样

就我个人而言,最怕的就是被人喊出“你做的像这个,像那个”这样的话来

这简直意味着对我作品的完全否定,更是无法理解完全照搬别人作品的人的动机

说回学院派的意义——“个人,独立”

那这么做就是对它的完全违背了

 

在这个吵杂的时代,你想发出正义的声音,一定要有大嗓门

你的作品不仅要坚持住学院派的精神,同时手段也要够“狠”

比如“大西瓜”和“李献计”

如果不做的那么“狠”,也不会被如此厚爱,浮出水面发出正义之声

而对于作者本人,拿我来讲,更喜欢自己做的一些小东西

很直觉、不做作,做的太快,在加入功利心之前就已经完成了

可小东西再好,也发不出声音啊,你得够狠才行

而片子为了做的够狠,长度上先要够狠,形式上也要够狠

在这种“狠用力”的前提下还能不丢掉自我,不丢掉学院派的精神

那就需要很强很强的控制力了。

不幸的是,很多人用力过猛,伤害了自己的创作

 

平衡

用力过猛的一个表现就是出现作品元素的失衡

好片就是好片,不会是这好那好,而就是片子好

不会让观众说“技术不错”,“造型不错”,“背景不错”之类的话

这和说片子不好没太大差别

比如爱好技术的作者,为了炫耀技术

艺术要求旋转12度,他就非来个120度不可

这就伤害了作品本身

能做到表述和技术都足够内敛

各个方面都非常平衡实在不是容易的事情

还是取决于控制力

而我们近几年看到的所谓学院派动画大片的问题也都是很明显的失衡问题

故事的空洞表现最明显

这个气球是最不好吹的

也是创作中最神秘、最可畏的地方

技术上做成大片的样子很容易

可内容上却直接会暴露出创作者肚子里的那点干粮

 

气球

对于学院奖

我特别怀念《生活原来是这样的》时光

那是在“大片时代”之前,独立精神四溢的代表

为啥纯洁清高的学院派作品会如中国电影一样,在大片气氛里迷途?

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之外,各大动画节的导向也至关重要

在中国,学院派的大部分作者都是涉世未深的学生,容易被误导

动画节的导向性就更加责任重大了,越权威的比赛,责任越重

如果身上穿的气球太大了,大过了自己的身材

那你就只能浮在气球里了,你能控制住气球才怪

片子长一分钟,题材前进一步,都是对创作者能力的考验

内心够不够强大?控制力够不够强大?不够的话,千万别做透支的创作

可是,大家看出来了,小片再好也没有用,四两拨不了千斤

因为动画节获奖的作品越来越大片,而且似乎没啥故事也没关系

有个大片的样子就能获奖呀!气球越来越大

懵懂少年,想大,却大不了,没长到时候

那怎么办?拔苗助长,做一些自己驾驭不了的题材

吹出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气球

这件事的危险就在于,一旦拔了,就很难再回来

再也不可能踏实的创作和成长,特别是还有人捧你

其捧你背后的目的却是不可告人的

我经常听到“我做这个就是要成为大师”以及“我做这个就是为了去国外得奖”诸如此类的话

一个动画天才就此毁掉也说不定

所以,完全支持黑匣子老师的话

那就是“让动画回归动画”

 

永恒

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

在某个阶段也想超出自身尺寸去吹气球

最后就是自欺欺人的以所谓“预告片”告终

说到底,我还算一个忠于内心的人

我一直潜意识的在用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眼光”来审视自己的创作

——那时人们会怎么看?浮躁风刮过了,是否还会有人谈论你的作品?

举个小例子:“凤姐,神兽”再流行我也不会放进自己的作品

有一些东西早晚会被历史淘汰,包括那些从来没在电影院见过的动画大片

都是时代畸形的肿瘤,早晚会被历史的大潮淹没

水落石出的时候,你身上是否还保留一点永恒之美呢?

有人肯定笑了,你这个做搞笑动画的家伙还谈什么永恒之美么?

哈哈,你不知道,哥有颗诗人的心呀(吐)

 

交流

创作就是交流!!!

永远不要说,“我就是做给自己的”这类话,这本身就是悖论

交流,如何交流?

与你假想的观众进行交流

这个假想的观众,就是你心中最理想的观众

作者自己也往往会“分裂”成这个观众

在脑海里乖乖的看自己构想出的影像

无论我在创意过程中思维多么奔放自由

这种交流的愿望永远是我花心思最多的地方

这种愿望像风筝的线,拉着天马行空的你

如果没有线,风筝永远也飞不高

如果片子能按照自己的预想做出来,那就一定能取得你假定的那些观众的赞赏

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自我探索和与人交流的过程

所以我一直主张大家做完片子一定要发表出来,看看观众的反应

不然,创作过程就只完成了一半

而且交流的对象也应该设定的宽泛一些,不要只局限在校园里

甚至局限到班级里,很多学生作品里总有一些过于个人化、区域化的东西

导致不能被所有观众理解,这就是创作时预想的交流对象不够宽泛

而只有面向全世界进行创作,作品才会带有那种所谓的永恒之美

这与创作“个人化”的作品并不矛盾,个人化并不等于交流对象的狭隘

无论你多么高傲,你创作的目的都是为了交流

往往越是故作高傲的人,他内心交流和被认可的渴望越是强烈

交流不畅埋怨观众品味,我觉得这是最失败和无赖的

  

功利心

功利心要有,但要埋起来

不是不让别人看到,而是别让自己看到

让你能够创作的,不是功利心,而是内心里的孩子

孩子受不了这个

我的每次较大的创作,往往起点都来自功利

比如功夫兔第二集就是因为听说某某动画节奖金翻倍了,我才决心做的

而做的过程却是完全沉浸在热血和激情之中

可当面对技术困难和体力极限的时候

总还是要找一些力量让自己坚持下来

那就是耐力和对成品的渴望

比如想象作品完成后,观众的追捧

想想可能会获奖,可以有钱买笔记本等等

而创作最核心的地方

也就是之前提到的故事和创意的部分,最神秘可畏的部分

是绝对的圣土,不容许功利心的侵犯

所以,我有时候想我是不是一个大骗子

在骗内心的那个孩子,让他交出更多的玩具......

 

前几天应CGM之邀,为本世纪后90年写句话

我是这样写的:

“90年后世界的样子,我无法预知,只有一点我可以肯定:那时我已经死了

希望那时还会有人谈起我的动画片以及我的课堂时光吧

目标说来简单,但实现的难度突然让我不寒而栗!”

做好动画难,做好老师更难
因为最近发现明明很有才的学生

当初上我的课却只是及格分

相当受挫,也很值得反思

一直以为自己解放了所有有才华的灵魂

原来冤死的也不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眷恋东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