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开周
李开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215,114
  • 关注人气:18,3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臣见皇帝,脱鞋脱袜子

(2010-10-07 10:42:45)
分类: 旧闻新读·非历史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诸葛亮登坛祭风,扮相甚酷。原文说,此公“身披道衣,跣足散发”,就是穿着道服,光着脚,披散着头发。为什么要光着脚呢?因为这样表示虔诚,表示尊敬。古时道家登坛作法,都要作这般打扮的,不信您去翻翻《请仙箕法》,翻翻《六甲天书》,翻翻《至刚道人秘术》,只要那道士一掐诀一念咒,做起罗天大醮,不用问,底下肯定光脚。

不仅道家,俗世亦然。东汉时,董祀被抓,他妻子蔡文姬去找领导求情,一路上不穿鞋子,“徒跣而行”。什么叫“徒跣”?就是光脚走路。蔡文姬这样子求情,堪称虔敬之极,诚恳之极,终于打动了领导的心,救了丈夫的命。(这段本来有个低级错误,错把蔡文姬的丈夫董祀写成了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救夫变成了救父,承蒙大星星亮晶晶同学指正,非常感谢。)

蔡文姬同一个时代的大人物曹操,权力很大,威望很高,小皇帝赐他“剑履上殿”。“剑”指佩剑,“履”指穿鞋,皇帝给他特殊待遇,允许他佩剑穿鞋上朝。既然穿鞋上朝是特殊待遇,那么我们就能推出来一般待遇:百官上朝是不许穿鞋的。

上朝不许穿鞋,祭祀也不许,关于这一点,有曹操本人的话为证。曹操说:“祠庙、上殿,当解屦,吾受命剑屦上殿,今有事于庙,而解屦。”什么意思?祭祀和上朝都得脱鞋,这是规矩,我曹某人奉了圣旨,可以穿着鞋子上朝,但是圣旨没让我穿着鞋子祭祀,所以在祭祀的时候,我跟你们大伙一样,都光着脚。

严格点儿讲,曹操说的“解屦”,未必就是指光脚。因为“屦”就是“履”,而“履”是套在鞋子外面的大鞋子,把大鞋子脱了,里面还有小鞋子呢。就算连小鞋子一起脱掉,里面毕竟还穿着袜子不是?

好,咱们再看两条史料。

史料一:鲁哀公二十五年,卫侯大宴群臣,有个叫褚声子的官员也去了,他就座的时候,卫侯眼尖,一眼瞧见他没脱袜子,喝道:“褚声子,你好大胆,竟敢穿着袜子来参加宴会!”褚声子急忙解释:“小的有脚气,另外还有烂疮,怕脱了袜子把您给恶心着了。”卫侯不听解释,站起来就去踢他,褚声子连滚带爬地逃走了,临走还听见卫侯在后面怒吼:“这小子没礼貌,居然不脱袜子,让我逮到,剁了他的脚!”

这条史料出自《左传》,讲的是春秋时期的事情,清代学者赵翼引用过,还评论说:“古者臣见君,解袜。”意思是臣子见了君王得光脚。

史料二:南北朝时,为恢复汉代礼制,宋孝武帝要求大伙在正式场合(比如朝会、祭祀和大宴)必须“脱屦”,也就是脱掉小鞋子外面的大鞋子。宋孝武帝还说:“凡屦行者,应皆跣袜。”不光要脱外面的大鞋子,还得脱里面的小鞋子,脱完小鞋子,还得脱袜子,总之脱到光脚为止。

这两条史料证明,至少在春秋时期和南朝宋的管辖区内,人们去正式场合不光要脱鞋,还得光脚。

脱鞋好理解。隋唐以前,流行席地而坐,你穿着鞋子入席,鞋底上有土,会把席弄脏。另外,跟坐的姿势也有关系,隋唐以前流行跪坐,屁股坐在脚后跟上,不脱鞋,会把屁股也弄脏。

可是为什么连袜子也要脱了呢?莫名其妙。

听说在中世纪欧洲,贵妇们朝见皇帝,通常以不穿内裤来表示对君王的莫大敬意。照此推测,咱们中国古人脱到光脚也可能是同样道理:某些部位穿得越少,越表示恭敬。

 

附注:

1.此文参考了《左传》、《宋书》、《五杂俎》卷12、《赅余丛考》卷31

2.在正式场合光脚的礼仪,仅见于《左传》和《宋书》,从西汉到隋唐,古人上朝、祭祀和赴宴主要是“脱履”,至于里面的小鞋子和袜子是否也要脱,没有严格要求。

3.隋唐以后,国人的坐姿彻底改变,脱鞋在卫生方面再无必要,入席必脱鞋的礼仪也就渐渐消失了。

4.大概从宋朝开始,又来了个大转弯,除了宗教界,反倒是穿得越多越表示恭敬,官员们上朝,不但要穿鞋,而且还要在鞋子外面再套一层靴。

5.《万历野获编》卷14记载,隆庆五年,某大臣“跣足”上朝,立被革职。此公跟春秋时褚声子的遭遇刚好相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飞车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