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开周
李开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215,114
  • 关注人气:18,3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开裆时代

(2010-07-03 12:38:44)
分类: 旧闻新读·非历史

一看这题目,估计百分之八十的读者都会以为我要怀念童年。您错了,其实我要怀念历史。

童年有一段穿开裆裤的美好时光,历史也同样有一段穿开裆裤的美好时代。

咱们从荆轲刺秦说起。

当年荆轲刺秦王,没刺中,侍卫们冲了上来,重重叠叠护在秦王身前,荆轲眼看没戏,大宝剑嘡啷一扔,一屁股坐在地上,伸开两条长腿,用裆部对准秦王。这个动作很经典,《史记》上叫作“箕踞”,意思就是大腿伸直,小腿弯曲,像只簸箕那样一坐。这么坐,表示辱骂,辱骂对面的那个人。

奇怪了,现在我们要是这样“箕踞”,最多证明我们随意,邋遢,不拘小节,或者不讲卫生(地上有灰尘),决没有辱骂谁的动机,荆轲一箕踞,怎么就表示辱骂了呢?您知道,荆轲是战国人,战国人有裤子,但那裤子没有裆,也就是说,只有两条裤筒子,分别套住左右腿,中间的关键部位一览无余。为了遮住关键部位,战国人把上衣做得很长,只要不是走路走得很急,或者风刮得很大,隐私部位都可以保护得很好。怕的是坐,不过您知道,战国人就像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人,都跪着坐:两腿并紧,膝盖冲地,脚后跟撑着屁股,长长的下摆垂下来,肯定不会走光。但是荆轲刺秦时不再跪着坐了,他箕踞,一箕踞就露点,他对着秦王故意露点,这是什么意思?摆明了辱骂秦王嘛。

也有严谨的朋友说:荆轲那时候的裤子虽然没有裆,但是不表示一箕踞就露点,他可能穿有护裆的。这话有道理,因为战国时已经有了“纨绔”这个词儿,绔就是丝绸做的裤筒子,纨就是丝绸做的兜裆布,所谓纨绔子弟,就是套着高级裤筒子、缠着高级兜裆布的富二代。荆轲作为身价很高的王牌杀手,行头应该不比富二代差,他套上裤筒子之后,很可能会再配上一条丝织兜裆布,从下面绕过去,两头儿一前一后拴在腰带上,把隐私部位遮住。但是有一点,丝织的物品不吸汗,荆轲用丝织兜裆布时间长了,免不了阴囊潮湿。

对没有裤裆、容易走光的战国人来讲,最合适的兜裆布实际上是用麻布做的。麻料兜裆布曾经在《诗经》里闪亮登场,《诗经·小雅·采菽》有言:“赤芾在股,邪幅在下。”赤芾就是染成红色的麻料兜裆布,邪幅则是裹腿。写这句诗的先民可能是东周人,也可能是西周人,东周和西周的传统服装是上衣下裳,上身穿一短袍,下身穿一裙子,打扮跟后来电视上的孙悟空形象非常相似。孙悟空裙子底下是真空的,所以不敢在观世音面前翻跟斗,怕裙子掀开露出下体对菩萨不敬,周朝人裙子底下本来也是真空的,但是周朝人比孙悟空文明,光溜溜的双腿用布一缠,光溜溜的下体也用布一缠,于是赤芾有了,邪幅也有了,刮风不走光,箕踞不露点。

既然周朝人就已经缠了兜裆布,那么荆轲更可能缠了兜裆布。既然他可能缠了兜裆布,那么他箕踞时就可能不露点。既然他可能不露点,那么他向秦王箕踞又怎么一定就具备辱骂的功效呢?我估计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在比周朝更早的时代,例如夏商时期,人们只有上衣下赏而没有赤芾邪幅,一箕踞必走光,于是大伙约定不许箕踞,后来这约定就成了文化传统,直到荆轲刺秦时,无论是否真的露点,箕踞都继续保留了辱骂的含义。

行文至此,我脑子里形成一镜头:部落时期,一小流氓到某部落找茬儿,他上身穿交领树皮衣,下身穿花斑虎皮裙,见到酋长就箕踞。酋长大怒,打,大伙一拥而上,把小流氓打得满地找牙,然后扛起来,喂部落里供养的神兽,譬如封豕、长蛇、华南虎,或者巨猿金刚什么的。

爱国如您,估计会有点儿沮丧,从遥远的部落时期到不太遥远的战国时代,相距至少几千年,我们的祖先怎么就笨到连个小小的裤裆都发明不了呢?其实咱们也用不着自卑,因为不光我们的祖先笨,老外的祖先也笨。不信您翻开《圣经·旧约》,历代志部分有一段《大卫击败亚门人和亚兰人》,说的是以色列国王大卫派使团访问某国,结果一到那个国家,使团里所有人的袍子都被割了下半截,只好“露出下体”回来。袍子割了下半截,下体就会露出来,说明以色列人的祖先也没有裤裆。

要讲最笨,可能要数欧洲人的祖先。像法国,直到中世纪,贵妇们仍然只有裤管没有裤裆,朝见国王时需要撩起上衣,以此表示对国王的莫大敬意。还有英国,中世纪末期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四世为了打压平民、抬举贵族,专门通过议院下达禁令,只准贵族穿长袍,不许平民的上衣超过大胯,好让他们在劳作时走光。

当然,欧洲人的祖先还没有笨到家,他们虽然要到文艺复兴前夕才“发明”出带连裆的裤子,但是却跟咱们的周朝人和战国人一样广泛使用着兜裆布。我最喜欢的欧洲作家拉伯雷在《巨人传》里就提到过各种各样的兜裆布:有为了大小便时更方便而设计的带活动按钮的马丁格尔式,有宽腰的水手式,有保持腹部温暖的水手式,还有不会闷坏肾部的鳘鱼尾式……

不知道荆轲的兜裆布是什么式样的。照战国人和日本人在脾气、偏好、道德取向和精神气质等等方面的相似程度,我猜荆轲更有可能先竖裹再横缠,把兜裆布整出丁字结来,像一日本相扑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弹性拆迁
后一篇:关于穷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