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日依山尽”
——简析格律诗的平仄“四句式”
文/翘楚蓦然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唐·王之涣《登鹳雀楼》,也是我们儿时就会背的一首小绝。下面我们就以这首小诗为楔子,通过简单的四句诗,也就是4个句式,使初学者学会律绝平仄排列规律,学写格律诗,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弘扬中国古老的诗词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集合。在形式上,比较注重声韵之美与对仗之美,由此产生了诗词格律的规范要求。近体诗格律的产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占主流的观点,认为产生于南北朝时期的永明体,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近体诗格律来源于佛经翻译文学里的偈颂体式。
在唐代,产生了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要求的“今体诗”,宋代以后称为“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由此,就把近体诗产生以前的没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要求的诗称之为“古体诗”、古风或者古诗。唐朝连妇孺都能写诗,可见律绝的平仄韵律是通俗易学的。现在很多初学者感觉律绝平仄难学难背,是因为没有掌握其简单的规律。
曾经有幸看过叶嘉莹先生的有关诗词平仄的视频,讲的非常好,浅显易懂,我深受其益;先生是以横竖代表平仄的,下面结合先生的讲解和自己的体会给大家分享如下:
大家知道,律绝的起式是以首句第二字的平仄来论的,第二字为平,则为平起;为仄则为仄起。律绝有四种起式:平起,平起入韵;仄起,仄起入韵四种句式;我们学习律绝的平仄只需要选取背一首简单会背的五绝(或者一首七绝),学会五绝四句⑴,⑵,⑶,⑷四个句式,举一反三,就可以弄懂弄通常用律绝、排律的平仄排列规律。为了方便,我选取“诗词吾爱格律在线检测”的例词说明;并希望大家掌握平仄的同时,背过这8首具有代表意义的名篇,相信对以后诗词的创作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
例如:一首(王之涣《登鹳雀楼》),我们就可以获得仄起五绝的4个句式,简称标准4句式:⑴
⑵ ⑶
⑷,其中⑵、⑷为韵句,可分别用在平起入韵、仄起入韵的律绝的第一句:
仄仄平平仄 .........⑴ 白日依山尽,
平平仄仄平(韵) ⑵ 黄河入海流。
平平平仄仄 ........⑶ 欲穷千里目,
仄仄仄平平(韵) ⑷ 更上一层楼。
.
对于仄起入韵的呢,其实比仄起的还简单,只有3个句式,简称:⑷ ⑵ ⑶ ⑷,例如:唐·西鄙人《哥舒歌》
中仄仄平平(韵) ⑷ 北斗七星高,
平平仄仄平(韵) ⑵ 哥舒夜带刀。
中平平仄仄.......⑶ 至今窥牧马,
中仄仄平平(韵) ⑷ 不敢过临洮。
.
那么仄起的五律呢?根据诗词的粘对原理,可以理解为两首绝句组成,可想而知为重复的:⑴ ⑵⑶⑷,⑴ ⑵ ⑶ ⑷,例如:杜甫《春望》
中仄平平仄...... ⑴ 国破山河在,
平平仄仄平(韵) ⑵ 城春草木深。
中平平仄仄...... ⑶ 感时花溅泪,
中仄仄平平(韵) ⑷ 恨别鸟惊心。
中仄平平仄 .......⑴ 烽火连三月,
平平仄仄平(韵) ⑵ 家书抵万金。
中平平仄仄...... ⑶ 白头搔更短,
中仄仄平平(韵) ⑷ 浑欲不胜簪。
.
仄起入韵的五律,可以理解为一首仄起入韵绝句,一首仄起绝句组成,可想而知则为:⑷
⑵ ⑶ ⑷ ,⑴ ⑵ ⑶ ⑷,举例:王维《终南山》
中仄仄平平(韵) ⑷ 太乙近天都,
平平仄仄平(韵) ⑵ 连山接海隅。
中平平仄仄 ...... ⑶ 白云回望合,
中仄仄平平(韵) ⑷ 青霭入看无。
中仄平平仄.......⑴ 分野中峰变,
平平仄仄平(韵) ⑵ 阴晴众壑殊。
中平平仄仄.......⑶ 欲投人处宿,
中仄仄平平(韵) ⑷ 隔水问樵夫。
.
接着我们举一首平起的五绝为例,可以理解为4个句式:⑶
⑷ ⑴ ⑵ ,例如:李端《听筝》
中平平仄仄.......⑶ 鸣筝金粟柱,
中仄仄平平(韵) ⑷ 素手玉房前。
中仄平平仄.......⑴ 欲得周郎顾,
平平仄仄平(韵) ⑵ 时时误拂弦。
.
再看:平起入韵的五绝,也只有3个句式为 ⑵
⑷ ⑴ ⑵,举例:王涯《闺人赠远》
平平仄仄平(韵)
⑵花明绮陌春,
中仄仄平平(韵) ⑷柳拂御沟新。
中仄平平仄 ......⑴为报辽阳客,
平平仄仄平(韵)
⑵流芳不待人。
.
那么平起的五律呢?根据诗词的粘对原理,可以理解为两首平起绝句组成,可想而知为重复的:⑶
⑷ ⑴ ⑵ ,⑶ ⑷ ⑴
⑵ ,例如:王维《山居秋暝》
中平平仄仄......⑶
空山新雨后
中仄仄平平(韵)⑷ 天气晚来秋
中仄平平仄......⑴
明月松间照
平平仄仄平(韵) ⑵
清泉石上流
中平平仄仄......⑶
竹喧归浣女
中仄仄平平(韵)⑷ 莲动下渔舟
中仄平平仄......⑴
随意春芳歇
平平仄仄平(韵)⑵
王孙自可留
.
同样平起入韵的五律,可以理解为一首平起入韵的五绝加上一首平起的五绝,则为:⑵
⑷ ⑴ ⑵ ,⑶ ⑷ ⑴
⑵,例如 :李商隐《风雨》
平平仄仄平(韵)⑵ 凄凉宝剑篇,
仄仄仄平平(韵)⑷ 羁泊欲穷年。
仄仄平平仄......⑴ 黄叶仍风雨,
平平仄仄平(韵)⑵ 青楼自管弦。
中平平仄仄......⑶新知遭薄俗,
中仄仄平平(韵)⑷ 旧好隔良缘。
中仄平平仄......⑴ 心断新丰酒,
平平仄仄平(韵)⑵ 消愁斗几千。
.
综上所述,虽然律绝的各种起式不同,但简化为上述四句式后,可以弄懂常用律绝格式,归纳如下:
.
仄起五绝:⑴ ⑵ ⑶ ⑷ ,仄 起 五律: ⑴ ⑵ ⑶ ⑷ , ⑴ ⑵ ⑶ ⑷
仄起入韵:⑷ ⑵ ⑶ ⑷ ,仄起入韵五律: ⑷ ⑵ ⑶ ⑷, ⑴ ⑵ ⑶ ⑷
平起五绝:⑶ ⑷ ⑴ ⑵ ,平 起 五律: ⑶ ⑷ ⑴ ⑵ , ⑶ ⑷ ⑴ ⑵
平起入韵:⑵ ⑷ ⑴ ⑵ ,平起入韵五律: ⑵ ⑷ ⑴ ⑵, ⑶ ⑷ ⑴ ⑵
.
仄起五言排律:⑴ ⑵ ⑶ ⑷ , ⑴ ⑵ ⑶ ⑷, ⑴ ⑵ ⑶ ⑷,⑴ ⑵ ⑶
⑷......
仄起入韵五排:⑷ ⑵ ⑶ ⑷, ⑴ ⑵
⑶ ⑷ ,⑴ ⑵ ⑶ ⑷,⑴ ⑵ ⑶ ⑷......
平起五言排律:⑶ ⑷ ⑴ ⑵ , ⑶ ⑷ ⑴ ⑵, ⑶ ⑷ ⑴ ⑵,⑶ ⑷ ⑴
⑵......
平起入韵五排:⑵ ⑷ ⑴ ⑵, ⑶ ⑷
⑴ ⑵, ⑶ ⑷ ⑴ ⑵,⑶ ⑷ ⑴ ⑵......
.
总之,可以举一反三,这四个句式可以延伸到七言律绝、排律,只要记住四个句式,再记住“联内二、四、六平仄相对、联间二、四、六平仄相粘”;注意“宜避孤平、宜避三同尾”等,写诗就不难了。
需要强调一点,对于五言律绝来说,⑵ 句式首字应为平,其余句式首字可平可仄(七言律绝第一字不受限制,可平可仄),如果按照标准句式写作,则更有韵律美。
此外,对于七言律绝、排律,根据起式的不同开始后,只要按照粘对的规律,不停地粘对就可以。对于较为复杂的拗救、撞韵、挤韵等等,不属于本篇讨论的范畴,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