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来,这满天下的矛盾都好解决,惟独这婆媳矛盾,那叫“剪不断,理还乱”啊!简直就是不理还好,越理越糟。
其实说白了,还不是被那一声“妈”给搅和的?
你想想啊,一个原来根本就不认识,没接触过的人,冷不丁变成了自己的“妈”,这对一个女人的刺激之巨大,那是没办法估量的啊!
女人和男人不同,男人的理性让他们即使不喜欢“丈母娘”,也可以为了“和平”而心甘情愿地喊“妈”,因为也就是喊罢了,又不要付出太多别的。俗话说的好“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何况只要你喊“妈”喊的顺溜,丈母娘”基本上也就不太计较其他什么了。
女人就不同,“嫁鸡随鸡”。嫁出去了,就莫名其妙地要变成男人家的人了,这首先在心理上就有点怪异,更有点失落,不仅感觉自己在一瞬间被生养自己的母亲丢弃了,还要被这个新喊做“妈”的人,整天横挑鼻子竖挑眼地刁难。猛然间变成了一个陌生家庭的成员的不适,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消失的。而女人的天生感性,让她们在一喊出那声“妈”的时候,就会想起那个疼自己、爱自己的亲妈了。单是想想也就罢了,还要比较。这一比较,就什么都不是滋味了。
结婚的时候:已经是婆媳矛盾的导火索。女孩子们都对婚姻抱有一种神圣的憧憬,梦想着自己如公主般被迎接进新的家庭。所以此时,女孩子们会这样那样的提出自己的要求,有的喜欢浪漫气氛,有的喜欢热闹张扬,有的喜欢华丽排场。这些难免都会造成经济上的铺张。为了顺利婚礼,婆婆在们或许会作出让步。但这步让的是及不甘心的,可能在潜意识里就会包含了“进门再等着瞧”的前提条件。
共同生活的时候:简直是积累矛盾的大本营。本来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儿子,这娶了媳妇怎么跟变了个人似的?以往让他做点家务比登天还难,怎么这小女人轻声的说两句,就屁颠屁颠的干的那么欢?我宝贝般养的的儿子,凭什么让你这个女人这么呼来喝去?怎么就没见过这死小子他给我捶捶背啊,揉揉肩?就这么越看越气,越想越划不来!什么都不怪,就怪这个小女人抢走了儿子的心。在这样的氛围下,看着媳妇那是越看越不顺眼的,连喝水的样子,都可能那么难看!
生孩子的时候:那就是制造矛盾的高峰期。虽然每一个婆婆都是从那样一个阶段归来的,但看着媳妇因为怀孕而呕吐、贪睡,挑食,就是心里不是滋味。“我那时候,都怀孕七个月了,还照样白天出去工作,下班回家操持家务,一样也不会少做”,可能是每个婆婆或明或暗的一种思想。现代准妈妈的什么“胎教”、“食补”之类的,名堂又多,忌讳也广。这样不能做,那样不能吃。生孩子这样份内的事情,还动不动弄个“产后抑郁症”什么的出来折磨人。所有的这些更让婆婆觉得是媳妇们在没事找事,矫情做作。
而作为媳妇们呢?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妈”,更是从心里往外的排斥:
我和老公一样都要上班,为什么他一下班就能坐那儿看电视、上网,我就得干家务忙的团团转?叫他做点事情,你还满脸的不高兴?
小姑子在家看见酱油瓶子倒了都不扶一把,你都天天和颜悦色,要什么给什么,凭什么我忙里忙外还要看你的脸色?
我也是独立的人,需要自由的交际空间,怎么就不能经常和朋友聚会休闲?
“女为悦己者荣”,我花我老公的钱买衣服是他的荣幸,你又凭什么看不惯?
你的孙子也是我的儿子,他不听话难道不可以训?
你的儿子也是我的老公,夫妻间有了矛盾难道还不能争?
......
当然,如果没有这个男人在中间,不用叫这声“妈”,婆婆可能是个可爱慈祥的老太太,媳妇也可能是个贤淑知礼的好女人。
这样下去,两个女人相互间越来越不服气,矛盾越来越升级,如果不影响夫妻关系,那实在是不可能的事情。
现在,可不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想一下呢:
这个老太太她含辛茹苦地带大了儿子,现在她把他送给了你;
这个老太太她经常帮你买好菜,做好饭,让你辛苦一天后,回家就能吃到香喷喷的晚餐;
这个老太太她任劳任怨地帮你带大了孩子,宝贝疙瘩一样不让他受一点委屈;
这个老太太她年轻的时候,可没有享过现在的福。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空调,也没有这么多花花绿绿的衣服;
这个老太太她一生走过来也许经历了很多的磨难;
这个老太太她现在老了,头发白了,皱纹有了,背也挺不直了;
这个老太太她只是因为是你心爱的那个男人的母亲,所以才成为了你人生中的第二个“妈妈”。而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事实,使你们永远不可能成为随意发泄脾气后还能够保持极度亲密关系的母女。
所以,她疼亲儿子是应该的,疼亲女儿是应该的,疼亲孙子是应该的,而不疼你,也是应该的。
既然爱上了这个男人,那么就应该努力把他的变为你的,包括有点挑剔、有点难处的婆婆。
如果再以晚辈的名义,后退一步,把虽然叫她“妈”但并不是“真妈”的这个不愉快的想法揣在心里,以半糊涂的状态对待“因老而小”的婆婆,哪怕仅仅把她当做一个不相干的老太太也好,那爱心也会有了,礼貌也回来了,一切问题必定可以化复杂为简单,化困难为容易。
最终,说不定困扰你的这个难题就会自然而然地迎刃而解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