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前述的东平路蒋、宋旧居,顺道就来逛逛闻名遐尔、时尚典雅的法式风情街——衡山路。上海作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是优秀的历史建筑不在少数。自从几年前,市府设立了“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后,衡山路及周边区域便是其中优秀历史建筑数量最多、风貌特色最鲜明的地段。
衡山路曾经有过“东方香榭丽舍大街”
的美誉,此因该路段及附近街区位于1849年辟建的法租界内,并以法国风格的社区居住生活为主,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有个性。呵呵,这条建于1892年的名街有一个显著特色,即:马路两侧植有茂密参天的法国梧桐,集中体现了法国的近代城市风貌,给人以幽雅舒适的惬意感受。
当我徜徉在这充满欧陆风情的林荫大道上,只见这里的花园住宅建筑风格各异,且还有着不同的宗教建筑。应该说至今仍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上世纪早期的街区样式,可惜这却是在上海半殖民地时期的租界所留下的记忆。而今日的衡山路,则以各国的风味餐饮和休闲吧坊为经营特色,每天吸引着国内外的消费者和旅游者,已日渐成为了新上海的著名休闲娱乐街。
衡山路是连接徐家汇与淮海路的一条城市西区主要马路,南端徐家汇有天主教堂、徐光启墓和小红楼等景点;中端有衡山宾馆,即旧时著名的毕卡第公寓等;这些题材都已在我的旧作中有过介绍(详见文末链接),今天就来看看北端附近的部分景观。其中主要有位于衡山路53号的国际礼拜堂,以及沿街的部分餐厅、酒吧、茶坊和咖啡馆等场所的外貌。呵呵,本人没有消费过,也就不得其门而入喽。
不过,入夜后的衡山路则又是另一番诱人景致。几年前,笔者有机会在附近的复兴中路(近汾阳路)某“中心”宿夜,晚餐后就曾与好友“简怡和薰衣草”等人,在夜色中信步来到这里游荡。只见这一路上霓虹闪烁、流光溢彩,露天的酒吧里更是人头攒动,当然也少不了金发碧眼的洋人呐。也许,在夜色下更容易体验到“东方香榭丽舍”的摩登和优雅、夜上海也在这里得到了更贴切的诠释。可惜,这一切于我来说已是无涉,浪漫温馨的都市时尚气息已然成为了年轻人的专利;而我只是心生一缕怀旧的情结而已,或许还有一些历史的厚重感吧。



噢,拍摄当日不是礼拜天,也就无法入内探究,或可看看牧师的祷告和听听唱诗班的歌声了。


香樟花园因穿墙而过的那棵高大的香樟树而得名,树成了花园的标志,已与建筑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具有独特的韵味。据说,香樟花园是上海最有气质的咖啡馆。

嗯,有美女闯入,也就不好意思再按例打上水印喽。


嗨,送货车呆着不走了,我可没耐心再等啦。

唐韵茶坊的特色就是,进去要先穿过长长的竹林道。


还算有点书香气,就是烦人的架空电线扰了我的视线。建议政府部门能协调一下,尽快立项将空中的黑“蜘蛛网”改埋入地下,也算为美化城市的空间做点实事!

呵呵,如此严肃的部门却突兀在这里。地段倒是不错,然又好像与周边的氛围有点不够协调。

那就缓和一下气氛吧,回头看看门前高安路口的街头绿地。

嗯,百年衡山路,如今已洗尽了历史的铅华,古典与传统在这里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当其变身为沪上的“休闲娱乐第一街”后,时尚与流行成了今天的名街主题,那就容其保留一点城市的喧闹和繁华吧。好在当路人途径此地时,如有兴致细细地品味一番,还是能够感受到异国情调与海派风情,相融在一起的美丽街景哦!(本篇为我的“上海扫街行之一”,“洋房老宅游”待择时再续。预祝各位访客国庆节快乐!)
相关链接:上海的红楼与名人
风韵犹存红美人
东方香榭丽舍大街一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