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尹鸿
尹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95,337
  • 关注人气:6,8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生代”:当前中国的电影发展

(2014-10-26 15:22:02)
标签:

电影

网生代

电影产业

分类: 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同学们、老师们,早上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来给大家分享对当前中国电影生产和创作现状的一些看法。中国电影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甚至在全世界范围之内都是令人吃惊的快速扩张的阶段。今年冲击280亿,很快要到300亿。看PPT中蓝色的那块柱型,这就是中国电影这些年的上升趋势。这在全世界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全球电影市场的状况整体来讲,深色是北美电影市场,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但是这个市场连续十年保持在100亿美金左右的市场规模,几乎没有增量。这就意味着美国电影现在的主战场一定是美国本土之外。因为它自己的市场已经没有增量,所有的增量都在海外市场。

“网生代”:当前中国的电影发展

       反过来全球市场的增速是什么状况?这张图大家可以看看票房的增长情况,全球连续五年大约在4%左右的增长速度。这个柱形图反映的增长曲线跟上一张中国影院市场的增长曲线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说中国在领跑世界电影市场的增长。

中国电影增长的态势,我以为仍然会保持相当一段时间。大家看看这张表就可以非常清楚的明白:在这张表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观众人次的增长都在负增长。虽然票房还在增长,但大部分地区的观众人次却在减少。可是大家看看中国的数据。中国数据是观众正增长200%,也是远远高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这里面俄罗斯、巴西属于观众人次正增长的状况。但是这个正增长的数量跟中国没法相比。所以我们刚才讲中国是极速扩张的市场,目前还保持着高速扩张的态势,几乎没有国家可以媲美。

中国每一年30%以上速度的增长规模,这就意味着我们有了新的市场,有了新的观众,同时也有了新的票房态势。这里几个特点供大家思考。一个特点是二三线城市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大家也可能知道,以前仅仅是北京一个城市占了全国电影市场票房规模的大约13%以上。但是现在大城市在整个票房占比的比例明显下降。由于新电影院的出现,大量的二三线城市的市场半径得到扩大。另一个特点是低年龄的电影观众大量出现,即14岁到24岁的电影观众。可能大家都会发现一个现象,过去每年中国电影黄金季节、黄金档期都是贺岁档。但是从去年开始贺岁档第一次出现了降幅,我们现在票房的主要档是暑期档。暑期档成为电影票房的高峰期。这个时期为什么可以成为高峰期呢?就是因为有大中小学生成为观影主力。这个观影主力绝大多数是14岁到24岁的年轻人。这种现象会给电影品质和电影文化带来重要影响。

第三个特点,出现了大量的合家欢观众。大家知道从去年到今年出现了特殊的现象——春节档期。过去在贺岁档里这是尾声,但是今年的春节档期出现了高峰,而且两部奇特的电影创造了奇迹,一部是《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一部是《爸爸去哪儿》,创造了合家欢电影的票房纪录。包括今年的国庆档《心花路放》,也是因为国庆档期,合家观看创造了票房奇迹。虽然这些电影一家三代一起去看会觉得尴尬,但还是有很多人和家人一起去看了。有些人说带着爷爷奶奶去看,一直不敢笑。有些人带着孩子去,看到一半实在忍不下去,被迫把孩子带出去。但不可否认,合家欢观众对整个电影票房发生了深刻影响,引发了很大的变化。

第四个就是电视化的观影习惯。早几年,我们的市场化改革之后,基本上都是大制作的“像电影”一样的电影赢得高票房。不管我们对它评价如何,它的制作规模和视听效果是“电影化”的。但是从《失恋33天》开始,大家发现一个现象,像电视剧一样的电影很容易获得高票房,不需要很大的制作,也不需要奇观的视觉体验。中国电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市场规模的扩大,导致二三线城市的观众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观众。他们之前没有机会在影院看电影,所以电视的影响被带进了电影。这几年影视之间的互动跟前几年有非常大的改变。以前电影明星跟电视剧明星是分开的,但是这几年电视火了,就有了大电影《爸爸去哪儿了》。有很多电影人非常郁闷,一个电视节目放在影院里,票房就排在了前三名。这就是电影观众带来的变化。所以我称为新市场、新观众、新票房。

票房形势改变了我们的看法。大家看这张表,票房前三的电影都不是大制作。特别是与好莱坞电影一对比,就可以发现非常大的差异。好莱坞都是高科技奇观化的电影,而中国这些电影都是喜剧,或者是轻松的电影。要是正面评价可以说是非常接地气。但是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些是电影感并不十分鲜明的电影。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对网生代做一些阐释。“网生代”这个概念的提出,我觉得可能跟过去的电影划代有非常大的区别。过去我们是时间划代,第五代导演、第六代导演,全部是时间划代,但是网生代是空间划代。这个现象我分成四个层面。第一是网生的电影产品。今年大家知道我们有了第一部所谓的互联网转移到大市场的电影,就是《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其实在这之前有从网络游戏改编而成的电影。实际上《失恋33天》从网络小说进入电影。又有我们今年出现的《后会无期》,《小时代》。这样一些作品,实际上也是互联网积累的资源转移到电影上。当然从一个微电影转到大电影的代表就是《老男孩之猛龙过江》,这是我们讲的网生的产品。其实还有网生的观众,大家知道中国互联网发展已经20年,按本年度上半年的统计,我们现在6.3亿的互联网用户,全国近50%的普及率,而且在城市里面达到70%的普及率。实际上这一代人近十年在网络环境中成长,已经成为电影的主力观众,影响着电影的文化、电影的题材,甚至影响着电影的价值观,这是我们讲的网生的电影观众。还有就是网生的电影导演。韩寒、郭敬明,在写小说之后,在互联网上成为大家的偶像。他们来做电影,成为所谓网生电影导演。我们最近还出现了很多网生的电影企业,比如说优酷土豆成立的合一影业,阿里巴巴影业,还有爱奇艺影业。实际上互联网在重新整合电影业。尽管龚宇先生说的:我们是给电影业打工的。博纳影业的于冬先生说:我们未来会给互联网打工;他们都是在为整合对方做准备,互联网会对中国电影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家看这个图会明白,互联网的核心受众在14岁到24岁之间。我们把中老年观众全部留给了电视,电视恰恰在35岁以上的观众间有非常高的聚集度。只有湖南卫视例外。网生电影、网生观众、网生导演和网生企业,共同构成了所谓网生代的概念。

那么网生代的出现,对这个产业的改变和如何改变,我做了归纳,大概几个方面。第一是产品的网民化,这是因为大量的网络会进入电影。腾讯在泛娱乐做IP计划,就是要把腾讯上的IP电影化,把网络上的创意转移到电影上去。第二个是青少年的娱乐偏好。青少年这个受众群非常特殊,它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的压抑最多,因为一无所有、社会地位较低,谁都可以抑制他,所以娱乐的需求也比较高。这种娱乐需求会给网生电影带来一个非常巨大的影响,娱乐偏向会非常明显,甚至出现娱乐至死的倾向。

第二就是电影生产的网络化,就是最近大家说的大数据。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判断关心什么、谁在关心、在什么地方关心、愿意花多少钱关心,我们都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计算。这样一来,我们的中国电影会依赖大数据进行设计和生产。包括最近流行的网络众筹,通过众筹让每个人跟电影产生关系,让我们每个人可以投资电影。这里投资的不只是资金,投资的还是你的情感。因为你投了资金,同时也投了情感。这就会增加电影内容的开放性,碎片化,还有跟观众的互动。

第三个就是营销的社交化。现在的电影跟早几年不太一样。那时候我们靠铺天盖地的宣传,能使口碑很差的电影获得非常好的票房。但现在的情况相反,必须在网络上形成口碑,电影才能被认可。所以口碑决定成败。这就是社交媒体带给我们新的变化。当然电影企业也会想办法去影响社交网络的信息传递方式。但总体上来讲,口碑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会影响电影真正的市场接受。

另外电影文化会出现部落化。这个部落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虚拟部落。一群人,当然一大群的人都是中小城市的年轻人,大家对未来比较迷茫的年轻人。这个部落是最大的,因为年轻人对未来既充满希望,又多少有点迷茫。但是还有一些小部落,比如最近我们正在放的《飞鱼秀》记录电影,就是小部落。500人走进电影院,欢声雷动,这就是互联网创造的观众群体。有了互联网的粉丝,我们就会进入电影院看一个广播节目的粉丝电影,大大小小的电影观众部落都会出现。

还有电影市场的多屏化。由于互联网的加入,这个多屏就变得流畅了。这个多屏不仅指移动终端,还会对电影进行拆解。如《小苹果》,它既是电影的推广,同时又是一个单独的艺术形态。它在各种媒体上、各种屏幕上广泛放映,所以它既可以碎片化,又可以整体化,这个影响会极其巨大。

如果总结一下整体上影响,可以说是:产品更加的互文。这是指大家互相影响,互相链接。另外文化可能更娱乐,市场也会更加多层。刚才大家看第一张图的时候能意识到,中国电影现在过度依赖影院,导致中国电影工业非常畸形。忽悠大家进影院,因为它没有后续市场。但是大家看世界电影发展报告,即便在全球范围内,票房在整个电影总收入中也仅仅占40%。而在欧美国家,基本上只能占30%到35%。如果互联网可以改变中国电影过度依赖影院的现状,使得中国电影能够相对更多元、回收的途径更多,电影创作和生产得到的汇报就会更充分。

最后还有一个观点。张淼部长讲的我特别认同,就是当我们网生代的观众成为决定我们电影市场权力支配者的时候,我们要防止过度娱乐走向低俗的几种偏向。比如说伦理虚无主义。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社会规制相对比成年人要大。他一无所有,因此容易产生叛逆情绪,容易产生虚无主义情绪。如果我们影像不能净化或者让这种虚无主义情绪得到疏导,而是去放大它,我觉得是很可怕的事。不是说我们电影中暴露了多少性,而是对性行为的那种不负责任的方式我觉得不合适。我们审查很严格,所以出不了性镜头。但是对性的态度、对女性的态度、对爱情态度的虚无主义却常常出现了青年观众喜欢的电影中。如果这种生态不加一定的调整,对青少年的成长一定会有影响。我们老说生活变得没有安全感,却很少想到跟我们每个文化人的关系。文化是一个生态。我相信一部电影没有力量马上改变一个人,但如果有多部这样的电影,如果我们的文化生态是这样的,那可能就会改变一群人。我们不是批评某一部作品,我们是希望这个伦理虚无主义,包括美学的粗鄙化现象得到制止。如果把伦理虚无主义和审美的粗鄙化当成我们电影能够卖钱的法宝,要是天天在这种粗俗的环境中成长,那么想让我们的青少年变得更精致、更文明的可能性就不大。娱乐有一个“拨乱反正”的叙事机制,让它宣泄完了一定要净化,不能停留在宣泄层面上。虽然互联网让我们更加容易跟观众沟通,但也更容易急功近利。所以,票房对于电影重要,但不是电影的一切。

大家看看这张图,列出了本年度奥斯卡获奖的作品。有哪部电影在文艺上没有很高价值?在价值观上不是跟我们所谓正能量息息相关?很少会有我们现在一些作品表现出来的那几种倾向。《了不起的盖茨比》,也许它在性上有更多的暴露,但是这个作品更多是对人性的揭示。如果刚才说获奖的电影没有代表性,大家看看排在前20内的美国最上座的电影,几乎都是PG13级以下的电影,R级的电影都非常少。但是我可以说,中国这几年上座率高的电影中,如果做电影分级,相当一部分都要分到R级以上。中国没有分级的高票房电影比美国分级的电影在伦理尺度上都要更加缺乏节制。

最后一张PPT就是总结三个观点:第一娱乐无罪,但是要无害娱乐。这个害不是吃了马上就会拉肚子,而是像添加剂一样,吃多了人身体就会变越来越坏。食品没有添加剂不好吃,但如果娱乐添加剂过重,人的精神一定会受害。第二还是呼吁分级管理。分级不是为了拍三级片,而是为了更正确的引导观众选择电影。这次国庆节,我评论《心花路放》的微博后面出现了很多例子,大多是在没有得到有效提示之下,带未成年人去观看这样一个有过多泡妞、嫖娼的性场面、性玩笑的电影。分级管理是为保护市场保护观众,也为电影创作提供相对自由。最后一条,虽然这句话很难,现在说也有点迂腐,但是我觉得做文化的人多多少少要有一点担当。文化一定不是一个普通商品,它是一个文化商品,它要卖、要娱乐,但是还是要有文化底线。绿色票房是底线,文化担当是责任。即便好莱坞,也从来都认为,电影是商业也是美学,是可以销售的美学同时也是有美学的商品。中国电影,需要站着挣钱。否则,好莱坞将来打倒我们的,就不仅仅是技术奇观,也是文化优越。

我讲的就到这儿,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谢谢大家。(2014年10月25日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趋势研讨”的主题发言录音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