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格
林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54,032
  • 关注人气:5,3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明网:养成教育是新时期区域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2016-06-24 10:44:23)
标签:

林格

教育

       普宁市把养成教育作为“教育内涵改革,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的突破点,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成长
 
2016-06-23 11:58 来源:揭阳日报 林锐磊
 
 
2016-06-23 11:58:58来源:揭阳日报作者:林锐磊责任编辑: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理念。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近两年来,普宁市教育局把养成教育作为“教育内涵改革,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的突破点,按照“统筹规划,分层实施;典型带动,整体提高;遵循规律,创新方法;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的思路,加强课题研究,关注教育细节,狠抓习惯养成教育,一点一滴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成长,在后创强时代拓开了教育发展的新境地。

教育革新

从科学规范做起

教育的起点与归宿是“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对此,普宁教育用行动来说明。据了解,普宁市将养成教育作为今后几年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更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从生命教育的高度看,可谓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养成教育的实施,关键在细节。今年以来,普宁市开设多场养成教育培训班,统一学校领导班子、骨干教师的认识。各中小学校纷纷组建“学校→年段→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养成教育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的养成教育组织体系。

科学、规范的教育方法,是确保养成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今年年初,普宁市教育局邀请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指导养成教育工作,为该市中小学校修订出12个核心习惯,并让10所学校与其签订“普宁市教育内涵发展先行校专家引领项目”服务合作协议,得到了专家组的专项培训和蹲点指导,使养成教育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专家的引领,为普宁市规范了养成教育工作体系,提供了科学的实施方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创新方法

核心习惯引领成长

在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的专项培训和蹲点指导下,普宁市各养成教育先行学校把养成教育与学校发展、学校管理、课题教学紧密结合,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养成教育。

普宁市建新中学把“孝敬父母”作为该校师生的核心习惯,开展包括“给父母写一封信”“做一次饭”在内的“十个一”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培养用心思考、细心观察、坚持到底的良好习惯,使核心习惯有效转化为师生精神成长的丰富营养。

流沙南街道根据各校校情、学情制定推进措施,因校制宜开展养成教育。流沙第四小学是该街道养成教育示范学校,校长江静波说:“养成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强大内心秩序。”该校把“认真写字”和“经典诵读”密切结合起来,进行“读写合一,儒雅同行”的养成教育实验,让学生切实领会书法的魅力,并在诵读中感悟传统文化精髓,逐步内化为良好行为习惯。

占陇镇占杨小学把“认真写字”作为全校师生的核心习惯,打造“墨香书影,立字立人”的教育特色。校长庄晓燕告诉记者,该校把“写好每一个字”作为养成教育的核心,带动卫生习惯、节俭习惯等其他良好习惯的养成。

高埔镇葵坑小学提出“昭善明礼”的办学理念,传承“耕读文化”,培养“循礼做人,以礼做事”的学生,营造“淳淳有礼,举止有度”的校风,积极推进养成教育。

习惯养成

良好风尚惠及家庭

科学规范的养成教育,让广大学生学会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成长,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起健全的人格。学生谢泽祥说:“以前就只知道要尊敬长辈,团结同学,但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现在我们知道给父母洗一次碗、制作一份礼物都是表达爱的行为。”学生龙明倩说:“我把在学校学到的好习惯,回家教给妹妹,带动她多和父母沟通交流,多体谅父母,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父母舒缓工作的疲惫。”

家长陈丽婵说:“我孩子今年读六年级,今年我发现他更加会关心人,回家经常积极帮我干家务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了。现在学校的教育,让我感到放心、满意。”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养成教育,让广大学生更加会关心别人,更善于表达爱心。在后创强时代,普宁市中小学校正持之以恒,不断拓展教育内涵,努力促进广大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引导中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塑造健全人格,走出了一条充满挑战与惊喜的教育内涵发展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