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五常
张五常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078,165
  • 关注人气:228,7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4.04.29)作品的界定(二之一)

(2004-04-29 22:24:31)
分类: 五常谈艺术

整整半个世纪前谢世的父亲,中年时无端端地要亲自替自己造个塑像。一无所知,他参考书籍,叫人家给自己四面拍照,然后以石膏先塑肖像,继而铜铸。不知试验了多少次,最后的自塑铜像今天存在我姊姊家里,怎样也不肯卖给我。该塑像有准雕塑家的水平,称得上是一件艺术作品。

父亲只读过三年书,小学没有毕业,但中英文书信写得师级水平,文采焕然,字迹彷佛书法家。名字是张文来,香港还有工业时的电镀行业,选他的生日为师傅诞。长得不好看,生性笨拙,外人给父亲起的别号是「大懵来」。

是大智若愚吧:父亲看中的女人既美丽又聪明。是的,十二年前谢世的母亲没有读过书,但我没有遇到过比她更聪明的人。我相信局部遗传。自己的女儿有祖母半部聪明,有祖父全部文采,但没有祖父的怎样也要造一件作品出来的个性,所以没有走学术或艺术的路。儿子也没有祖母聪明,虽然智商稍高于我。重要的是,他遗传了祖父的要见到作品才罢休的个性,学术会有成就。但他选修的基因研究远比经济学困难,不能像我那样分身去搞摄影、散文、书法等玩意了。

我的记忆力来自母亲,但喜欢以作品来满足自己却是父亲遗传的了。十九岁开始搞摄影,作品是为了满足比赛的评审员,不能满足自己。一九六五年,二十九岁,摄影找到了比赛之外的好去处,有点满足感,但因为博士论文只搞了几个月。第一次有很大满足感的作品,是不停地思想八个月而写成的论文《佃农理论》。其后再多花一年增修,出版的书放在床上一起睡觉好几天。

要说的是,把《佃农理论》书内的两章抽了出来,修改一下而在名学报发表两篇文章,虽然在行内受到重视,自己的满足感却没有增加。分拆出来的文章虽然完整,可以独立,也可以过一下名学报之瘾,但毕竟是大作之内的小作,再没有新意,满足感也就谈不上。

一九六九年写的关于合约结构的文章,一篇本来可分拆为三篇发表,对升职有助,但高斯说,分拆文章是蠢事,会减少震撼性。这观点不仅对,而且重要,虽然数手指文章数目减少,在顶级之下的大学不利于加薪也。

高斯之见,自己愈想愈对。把一件大作分开来发表会减少重要性。大的不是说伟大,更不是说很多或很长,而是说内容丰富,有深度,有较大的启发性。如果一本书可以分拆为十篇文章,篇篇独立,篇篇精彩,要选择分拆还是不拆呢?答案是,如果十篇文章有连贯性,可以合并而成为一本完整的书,不拆为上。史密斯的《国富论》,分拆开来妙文何止数十,但如果他当年这样做,我们今天可能不记得这个伟大天才,而经济学就不容易被后人发扬光大了。

任何造诣,一件好作品不容易,十件好的当然远为困难,而难于登天的是十件好的作品可以连贯起来而成为一个大整体。因此,为求一个大整体,有连贯性的,作者往往要作出一些牺牲:让整体的某部分比较弱。我拜服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因为其整体甚巨,有连贯性,令人高山仰止。一些后起之秀批评马歇尔,说过了时,不需要读,我的回应很简单:你可以写一本有那样大整体的给我看看吗?

三年多前决定动笔写后来书分三卷的《经济解释》,我是先有一个大整体的作品界定的,其意识不言自明,要跟史密斯与马歇尔较量一下。不自量力吗?可能是,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价格理论分析经济整体的书,课本不论,马歇尔之后基本上没有人写过,但他的是一八九○年的作品了。当时听到老师艾智仁也在动笔写这样的一本大著,但他八十五岁了,不容易(据说是教科书,不明白为什么采用这形式)。我尽得艾师的真传,加上不少其它的,让我来发挥乃弟子之道也。

对作者本身来说,一件作品完成后,再以其它形式「炮制」一般不会再有满足感。这是我个人的感受,解释了为什么老是提不起劲去翻译自己的作品,或把发表了的文章以另一种形式再写。事实上,严谨的学术文章发表后,我不会回头干预,或对外人的评论作出回应。是的,动了心机的作品有它自己的生命,作者可以看到它成长,但干预就侵犯了作品的界定。

不能连贯地混为一体的作品,在界定上是有问题的。困难是有时作者被迫这样做。好比把自己的专栏文章结集成书,不容易安排得称意。百鸟归巢的结集,不容易得到满足感。我有十六本中语文章结集,只有五本的文章算得上是连贯的,而市场的反应支持这看法。该五本是《卖桔者言》《中国的前途》《再论中国》《中国的经济革命》《凭阑集》。这些结集的文章能够混为一体,因为动笔之前作者有了整本结集的大概内容的打算,也即是说动笔前有了一个结集文章的主题。这是先把结集界定为一件作品才动笔。然而,专栏文章写得多,不能预先策划,随意下笔,免不了东拉西扯,每篇怎样可取也不容易砌成一本有大整体的结集。

我可以想象林山木的困难。他有——起码有——八十多本文章结集,可能破了世界纪录。开始把数以千计的文章整理结集时,山木还可以容易地分门别类,使每集的文章有连贯性,但到了某一点他会遇到广东人说的「倒泻箩蟹」的困难。山木可以告慰的,是将来的人看他那(将会)超过百本的文章结集,会觉得连贯性甚强,因为只有他一个人可以写得出那个风格的文章。但这不是以题材界定作品,而是以林山木界定作品。只有大名家才有这种福气。

轮到目前编排自己的英语文章结集,从整体的连贯性看,很好很好,因为容易界定。那是收集我所有的英语文章,而我的经济思维来来去去都是那个样子的。

 

相关文章:作品的界定(二之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