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五常
张五常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078,165
  • 关注人气:228,7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2.11.21)摄影的物内情——评黄贵权的展览

(2002-11-21 16:19:32)
分类: 五常谈艺术

苏东坡写《超然台记》,提出了「游于物之外」的哲理,使后人有「超然物外」之说。苏子认为「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人若不斤斤计较物质享受,能游于物之外,「安往而不乐」也!这看法与今天富有的人有迥异之处。后者单论红酒就可以说上半天。这样的享受没有什么不妥,何况学士当年没有我们今天的财富。然而,因为不能游于物之外,今天的富人就没有苏子昔日那样旷达了。

奇怪,物质享受可以游于物之外而自得其乐,但艺术的表达是需要游于物之内的。有物体的艺术,以物体表达感情,没有物内之意就谈不上是好艺术。几年前我为林风眠在上海的画展写序言,提出了可取的艺术要似非而是,或似是而非。我认为似非而非或似是而是的艺术皆不可取。

一百四十年前法国的塞尚认为感受上的真实比观察到的更为真实。这是似非而是,是从物内的感受而反观其外的表达。想通了这一点,他大声疾呼:「我要以一个苹果震撼巴黎!」后来他的苹果震撼整个世界。倒转过来,似是而非,从物外而探其内的也有,代表人物应该是美国的维斯。此公的水彩与蛋彩,可以画得一丝不苟,逼真如摄影,但看来大有物内之意。维斯说:「我的画作绝不真实!」细看他的画作,其感受是从物外画到物内去,深切地表达着物内之情,使观者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情震撼。

不要以为上述的艺术哲理是西洋鬼子独有的。唐代有一个和尚,叫惟信禅师。一天他对众徒弟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说了这番话,禅师问和尚徒弟:「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

那是有名的典故,想来惟信的徒弟多半听得一头雾水。让我告诉你吧。「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似是而是,是游于物之外。物质享受可以,感情表达不成。后来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那是开始见到似是而非,但可没有见到山与水是怎样的,是半个印象派,还未登堂入室,有点乱来。到最后得休歇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才是走进了物内,感到的是物内之情。

走进物内才表达感情,是好艺术,但免不了受到物体的约束。到了二十世纪,西洋鬼子要摆脱物体的约束,发明了抽象派。数之不尽的抽象作品,乱来就是乱来,胡说就是胡说。似非而非,怎样也算不上是感情互通的好艺术。但其中的表表者,成功地以能量可视化,可以不用物体而把感情震撼地表达出来。美国的J. Pollock与W. de Koonig就是非同小可的成功例子。

西洋鬼子有西洋鬼子的高处,但我们中国的书法艺术,又何尝不是无物而震撼感情呢?像西方的抽象画家一样,不知所谓的书法家所在皆是,但从王献之所说的「时人哪得知」起,唐代的张长史,五代的杨疯子,宋代的米南宫,清代的神笔铎,皆感情震撼的无物高人也。事实上,唐初孙过庭所写的《书谱》,论书法,与今天西方的抽象艺术哲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提到上述的,是要从艺术的角度论摄影,然后带到黄贵权的摄影艺术那方面去。

摄影艺术的一个困难,是容易地摄山是山,摄水是水,似是而是,不容易摆脱而作出有感情的阐释。摄影差不多不可以无物(我自己平生只摄得一帧无物之作),而既然有物,山是山,水是水,艺术安在哉?不认为摄影是艺术的人,多少有点道理。是的,美观之极的摄影作品,通常山是山,水是水。好些摄影家为了「艺术」,刻意地弄得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但这些是感情的表达吗?还是发了神经?作者是否真的看到那样的物内情?说句衷心话,这些通常是似非而非之作。

纯真的艺术其实很简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究竟对你说了些什么话,而你又怎样把这些话传达给观看你的作品的人。这些话不一定可以文字说出来。要成功地表达,你要走进物内去。困难是,塞尚可以用画笔表达一个苹果而震撼世界,你把照相机对着苹果,又怎样震撼了?见苹果是苹果不成;把苹果摄得不像苹果也不成。怎么办?

在摄影艺术上我走过黄贵权的路,虽然没有走得他那样成功,但算是认真地走过,可以说一下。当年我以黑白从事,没有色彩,对物与光的看法不同,但还是可以说一下的。我喜欢坐在有水池或沼泽的园林中,看着光,看着水,看着风,看着草木,然后穿过镜头看这一切。远呀,近呀,试高试低,焦点的变动,景深的多少,看着光的变幻,一时间有所感受,一草一石对我说着些什么,心情起伏,变得很激动,中国的诗词依稀地在脑中掠过,抢着安排一下构图,把快门按下去。要很快,因为看到可取的光会在分秒之间消失了。一走进物内,是要想得很快的。快门与光圈的处理,黑房可以做什么,镜头的性能,皆要了如指掌。在激动得连照相机也拿不稳的情况下,你要很理智。

工具不同有不同的做法。熟能生巧。没有谁管你的作品是怎样创出来的:艺术作品只能从作品本身看。你可以选用任何器材,采取任何技术,为的是要表达你感受到的物内情。我不反对你用中途曝光、色调分离、计算机变形之类,但我要问:这是你感受到的吗?物体是否真的对你说那样的话?无论你以什么技术把物体怎样变,但如果变来变去还是游于物之外,走不进物内去,就算不上是好艺术了。不走进物内,对物体没有亲切的感受,就不能通过物体来表达你要说的话。有物体为凭的艺术,是要把自己感到的物内情,传到观者那边去。

黄贵权的摄影作品是难得一见的可以达到上述的境界的。朋友们都说他的作品有感情,这是从何说起呢?山是山,水是水,是摄影的约束,怎会有感情跑出来了?我的解释,是作者能走进物内去。于是,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达到了惟信禅师所说的「得休歇处」。这是不容易达到的摄影艺术境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