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汝州风穴寺游记

(2008-06-09 09:47:33)
标签:

旅游

分类: 散文 随笔
 

     2008年6月4号,应朋友之邀,我有幸来到向往已久的汝州风穴寺游览。

    风穴寺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区东北8公里处的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内,该寺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风穴志略》载,龙山阳侧有大小二风穴洞,洞深数十里,天变时,洞内出风,猛不可挡,故名风穴山,寺因山而取名“风穴寺”,与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身为中原人,对这四大名寺可说是耳熟能详。在这四大名寺中,少林寺号称“中国第一名刹”,白马寺的头衔是“中国第一古刹”,而相国寺更是居于“为国开堂”的首座“皇家寺院”地位,相比之下,风穴寺的名头委实小了点――“我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

    风穴寺虽是北方寺院,却不似传统北方寺院的中轴线布局,两面对称的建筑风格,而是依山就势而建,参差错落有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周围景观星罗棋布,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称。更重要的是风穴寺保存了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现存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建筑140余间,被专家称为“古建筑博物馆”。其中唐塔、宋楼和金殿被称作是风穴寺的三大国宝。

    唐塔名七祖塔,建于唐玄宗开元26年(738),为九层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高七丈九尺余,每层四角置有铃铎,风中作响。塔的外轮廓呈抛物线形,显得妩媚流畅。若站在龙山上俯视此塔,似窈窕淑女,婷婷玉立。塔刹之覆钵,相轮、水烟、刹杆、宝珠,受到周围群山环抱保护,所以保存完好。该塔是为纪念贞禅师而建。贞禅师姓张,名贞,西京长安人。幼年知名太学,及第后看破红尘,放弃仕途,在南岳恒衡山出家当了和尚。随后辗转到风穴寺传播佛法,兴建寺院,遍栽柏树。在他84岁圆寂后,因德高望重,朝廷特派崔相国、李使君率弟子宗本建此塔,嶙峋天半,永为寺表。唐玄宗谥为“七祖”,以示纪念。
    宋楼又名悬钟阁,下面是一座约6米高的古台,上面为一座歇山式重檐楼宇,内悬着一口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的铁铸大钟,钟重达9999斤,有“中原第一钟”的美称。据说当年为了挂这口大钟,用了囤土升高法,即先堆土成山,然后把钟推到山顶,吊好钟后再把土挖走。步入钟楼,仰望巨钟悬顶,心悸不已,不由自主地贴壁而立。
    金殿为建于金代的中佛殿,简朴大方,古意甚浓。它建在寺院中心四尺多高的砖台上,距今已800多年。单檐歇山式,斗拱古朴大方,梁架结构科学严谨,飞檐挑角似展翅欲飞。殿顶盖灰筒瓦,正脊饰琉璃宝珠火焰尖,两端饰琉璃鸱吻,四条角置力士一躯,古朴秀巧,以科学的木质结构和精美的金代彩画蜚声海内外,是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金代殿堂式建筑。

    寺内还有涟漪亭、望州亭、塔林等著名景点。

    涟漪亭是河南仅有的明代双层六角亭,但亭顶不是常见的倒锥形,而是呈皇冠形,金碧辉煌,令人过目难忘。亭后有一“龙泉”。据说是旱不减,涝不增,常年恒温,又因山是麦饭石山,坡上长满了野生何首乌,所以畅饮此水,不但可以延年益寿,而且可使人返老还童。有诗赞曰:“饱餐山色畅饮泉,古刹登临翩然仙。老妻不识白发变,笑问谁家美少年”。

    经108阶“解烦路”,登上山顶望州亭,俯瞰寺内亭台楼阁、殿堂碑塔尽收眼底,环顾四野九峰环绕,古刹如座莲台。清风徐来,顿感心旷神怡,超然物外。向南望去,龙、虎二山中断似门阙,汝州城恰当其中。故名。

    塔林存有元、明、清各代的高僧墓塔83座,它是我国第三、中原第二大塔林。风穴寺的塔很有特点,有的塔高几十米,有的塔高只有一米左右;有的塔形如宝瓶,有的塔却是一件石刻艺术品,个中原由,令人遐想不一。

    古人云:水是山精神,山是水风骨,山傍水则清,水依山则秀。在这四大名寺中,少林有山没水欠精神,相国有水没山少风骨,白马山水皆无显苍白,唯风穴寺山水皆备,神骨俱佳。

    当亲临其景,看到风穴那种深山藏古寺,曲径通幽深,俨然世外的清静,相比白马、相国、少林的烟熏火燎、人满为患、竞相逐利之势,愈觉耳目一新,经久难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