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水浒拾珍(七)——欧阳健先生之“磊落”
![[转载]水浒拾珍(七)——欧阳健先生之“磊落” [转载]水浒拾珍(七)——欧阳健先生之“磊落”](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018年11月9日,全国水浒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欧阳健先生在第一场大会发言中宣读了他的学术报告,题目是《缅怀张国光,做磊荦学人》。
张国光先生曾经担任中国水浒学会第一、二届执行会长,至2018年,先生已经辞世十周年。欧阳健先生的报告是一篇缅怀先贤,检讨自己,激励后学的好文章。
张国光(1923-2008),湖北大冶人。湖北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史专家,1946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史地系。国光先生长于《水浒》、《西厢记》与金圣叹的研究。著有《〈水浒〉与金圣叹研究》、《水浒学新论》、《文史研究论文选》、《金圣叹批西厢记》等。金圣叹研究会会长和武汉《红楼梦》学会会长,发表论著及整理古籍凡千余万字。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获人民教师奖章;自1990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又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一等奖。曾任湖北省人民政协第六届常委;中国水浒学会第一、二届执行会长、金圣叹研究会会长和武汉<</span>红楼梦>学会会长,所发表的涉及中国文史哲学的论著和他所整理的古籍共约一千万字。
欧阳健先生在报告中回顾了自己1979年至今四十年的学术研究历程,语重心长地说:“四十年来,风云翻卷,潮流涌动,但我自问没有趋奉,没有屈从,没发过违心之论,所写的文字,都经得起道义与学术的追责;唯一“悔其少作”的,是一篇《重评胡适的〈水浒〉考证》,而对这一原则性错误及时敲响警钟的,就是张国光先生。”
![[转载]水浒拾珍(七)——欧阳健先生之“磊落” [转载]水浒拾珍(七)——欧阳健先生之“磊落”](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欧阳健先生说:“张国光是小说研究史上独一无二的人物。他是以学问为生命的人,是可以为自己的观点拼命的人。他批判胡适的文章,观点新颖,目光犀利,堪称虎虎生风的檄文。”
他认为,张国光“最令人钦佩的,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表里如一,贯彻始终,决不见风使舵,决不阳奉阴违”。
看欧阳健先生,虽然七十八岁,但是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此前我对于欧阳健先生并不熟悉,从网上资料看,他是江西玉山人,1941年生,1956年5月参加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首次提出《水浒》为“市井细民写心”的观点。1980年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开招收研究人员的正式考试,被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录取为助理研究员。后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明清小说研究》杂志主编。1995年9月调福建师大中文系工作,现为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
欧阳健先生从事古代小说研究20馀年,出版《水浒新议》《明清小说采正》《明清小说新考》《古代小说与历史》《古代小说版本漫话》《古代小说作家漫话》《古代小说禁书漫话》《两汉系列小说》《晚清小说简史》《曾朴与孽海花》《红楼新辨》《红学辨伪论》《古小说研究论》《晚清小说史》《中国神怪小说通史 》《〈青琐高议〉》《曹雪芹》《还原脂砚斋:二十世纪红学最大公案的全面清点》《〈中国小说史略〉批判》等专著21部,与曲沐、吴国柱合著《红学百年风云录》《红学三地书》,古籍整理16部,发表论文近200篇。
欧阳健先生研究古代小说,一是重视版本文献。他主编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收录古代白话小说l164种,被称为“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巨大成果”。二是以“发现”的眼光研究古代小说。早在70年代末,有鉴于“评《水浒》运动”的失误,提出了《水浒》不是反映“农民起义”的作品,《水浒》的精神在于“为市井细民写心”的观点。
![[转载]水浒拾珍(七)——欧阳健先生之“磊落” [转载]水浒拾珍(七)——欧阳健先生之“磊落”](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这次水浒学术研讨会上,欧阳健先生的发言在缅怀张国光先生的同时,自曝己短,回顾四十年前张国光先生针对自己的《重评胡适的〈水浒〉考证》一文,对他的批评指正。提出“缅怀毕生向胡适挑战的张国光,做磊荦学人,就是我此刻的心声”。此言可谓发自肺腑。
关于胡适先生的人生及学术成就,情况比较复杂,各方面的评价见仁见智,甚至截然相反。然而欧阳健先生“做磊荦学人”的学术追求却令人感动。当今之世,有多少学者自吹自擂,甚至学术造假。欧阳健先生极力推崇张国光先生的“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表里如一,贯彻始终,决不见风使舵,决不阳奉阴违”,这种学术精神正是我们应该提倡和发扬的。至于欧阳健先生的敢于自我批评,尤其难得,可见其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这种学术精神,犹如旭日朝阳,让我们看到光明,让我们寄予希望,让我们增添正能量。这正是:
水浒论坛首开言,
追忆十年说前贤。
长江后浪推前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