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五儿的“复活”
欧阳健
脂本是不足八十回的残本,即便最坚定的“佞脂”者,为了《红楼梦》一书的传播,也不得不与程本后四十回相捆绑,遂成了通行本不伦不类的“常态”。不过,这就苦了一班天真的读者,常常陷于“矛盾”的苦闷之中。如读了第七十七回王夫人说柳五儿“短命死了”,再读第一百零九回“候芳魂五儿承错爱”,便禁不住惊呼起来:难道柳五儿“复活”了吗?更有红学家宣称:“一个伟大的作家不可能自己给自己找矛盾,不可能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后四十回绝对不可能是曹雪芹所写的“铁证”,就这样被他们“发现”了。
“复活”说的最大疏忽是:在程本第七十七回中,五儿不仅没有“短命死了”,当宝玉遭晴雯嫂子缠磨的紧要关头,还是她窗外一声“晴雯姐姐在这里住呢不是”,为他解了围,得了救。书中还写道:柳家的领着五儿刚进门来,只见一个人影儿往屋里一闪。五儿眼尖,早已见是宝玉。那媳妇儿自己心虚,道:“宝二爷那里肯到我们这屋里来?”宝玉一则怕关了门,二则怕那媳妇子进来又缠,连忙掀了帘子出来道:“柳嫂子,你等等我,一路儿走。”请看,柳五儿不是活得好好的吗?——试想,如果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为了避免五儿“复活”的矛盾,程本只要把“那丫头短命死了”删掉,又何必大费心力添写上这近千字曲折回环的文章呢?
问题还是要回到第七十七回的解读上来。本回的回目是“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突出王夫人为“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决心驱逐素日和宝玉亲昵的晴雯、四儿与芳官三个人,对于“从来未理家务”的王夫人来说,打击面本来就够大了,再扯上既已“短命死了”的五儿,说什么“不然进来了,你们又连伙聚党遭害这园子”,实在有点画蛇添足。事情其实是完全相反的。“那丫头短命死了”的话,是狄葆贤有意添加的,证据就在“谁是耶律雄奴”这一声责问。须知宝玉为芳官起“番名”,无论从情理上、还是历史根据上,都业已证明不能成立。狄葆贤当日炮制有正本,从版本角度讲,是以残本冒充“古本”;而从商业角度讲,制作八十回的成本肯定低于一百二十回,却能卖得比一百二十回更高的价钱,何乐而不为?为了抹倒后四十回的价值,添上一句“幸而那丫头短命死了”,制造出柳五儿“复活”的“漏洞”,岂不是四两拨千斤?五儿在众丫头中也算得上重要角色,对她的死居然未做正面描述,只用王夫人一句话就淡淡交代了,这在《红楼梦》是没有先例的,正表明了伪造者的匆忙与草率。
总之,柳五儿本来就没有死,“候芳魂五儿承错爱”确实是《红楼梦》的原作,以为“写得很漂亮、很不错”,是有艺术眼力的正确判断。
(《今晚报》2016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