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影评到棍棒教育
《无极》、《千里走单骑》、《情癫大圣》、《金刚》等是岁末年初大家的娱乐焦点。通常情况下,是先于这些大片前看到评论,这个时候我只看个标题。我不想先受到评论的影响,所以要先看了片子再来评论。
看过之后,回过头来,发现那些倍受瞩目的评论往往是批评性质的,而且简直批的体无完肤。
受口水棍棒最多的是《无极》,大有一棒子打死的势头。
总得来讲,它还是成功的。首先是商业上的操作可以打95分,艺术上也以打80分,这样看来,我的态度是肯定的。
从这部电影来看,我个人为认为投资是过于浪费,花大把的钱没有把电脑特技做好,是个遗憾。从整体来讲是可以一看的电影,最起码我还是看懂了,也在片尾处赚了我几滴眼泪。这应该是个传奇的爱情故事,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个大圆满的结局,我喜欢,也符合大多数人的心理要求,爱情的神话还是很受欢迎的。
《金刚》大受好评。没看到有人吐口水。这个我有点不明白,如果与《无极》比较一下,我认为最成功的就是电脑特技做的好些罢了,不见得有什么过人之处。从魅力的角度讲《金刚》可以等于《无极》。
人与人的爱情没什么新鲜的了,神秘的同性恋也揭开面纱立了法了,只好重新搬出动物充当爱情的食品了,实在没什么新奇的地方。
《千里走单骑》没有受到更多人的追捧,也没受到很多口水棍棒攻击。拍摄手法比较朴实,如同一篇小说,娓娓道来,平凡之处见真情。无疑剧本成全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对于老谋子来讲属于返朴归真的一部,它比金刚好看。
《情癫大圣》是中国香港文化的产物,年轻的一代几乎是看港片长大的,对于港片即使再无厘头也是能接受的,没什么有争议的评论,但如果拿到国际市场,是行不通的。
这几部电影也算大家所说的大片了。也许是对于大片的期待太多、希望太多的原固,当这些片子呈现在我们眼前时,总是能引起大家的争议,批评之声此起彼落。常常弄得导演即使拿了高票房想偷着乐也比较难。中国影评一直以来就以批评为主。
这不禁让我想起教育来。中国有一句话:“棍棒出孝子。”电影评论与家庭教育可有一比。
对于现在的孩子,拿你的棍棒出来,一定是行不通的了,首先你要找个最为合理的理由,讲给孩子,告诉他我为什么打你,让孩子心服口服;另一个理由给自己,即使你打了孩子,也可以告诉自己不要太心疼。我相信很多家长都试过这一法宝。你是我的孩子,我就有打你的权力。很多人也一定尝过棍棒施威失败的的滋味。
影评时,是在评别人,就好比,就算是打了孩子,也是打别人的孩子,血脉不相通,自然也不会疼到心里去。责任心也就少了许多。
要做到说服教育,也绝对是个世界性难题。孩子是越来越聪明了,越来越青出于蓝胜于蓝了。老子是越来越难当了。要说到心服口服,真有登天之势,他总有话等着你,说的你无言以对。中国导演也是越来越难做了,观众的欣赏水平直线提高,休想随便的弄了一部电影就来糊弄我们。家长对于孩子是恨铁不成钢,同样,观众对于导演也是一样的道理。
导演如果比做观众的孩子,那么观众除了拿出棍棒口水之外,是不是要多一些鼓励与欣赏呢?让中国的文化尽快的与国际接轨,支持中国文化走向繁荣与昌盛。这与观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不能否认,文化的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当年我们前辈最为推崇的是我们的苏联老大哥,他们的文化在我们中国比较盛行,包括电影、歌曲。年轻人不会有什么记忆,如果问起40岁以上的前辈们,他们一定会说上几部来。那是个流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年代。
现代的俄罗斯没有什么文化会令我们动容,他们还不及韩国,至少我会对韩国的影视剧朗朗上口。这与经济的发展成正比。虽然这几年韩国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脚步慢了下来,但比之中国,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
我们的导演一次次的冲向奥斯卡,最好的成绩也只是提名而已。观众自然就象期待自己的孩子考出好成绩一样,常常是恨得牙痒痒的,该出手时需出手啊。
冯小刚说:“一些西方人说看不懂《大腕》,实际上他们没有领会的原因在于他们本身有一种文化优越感。不是西方人看不懂这种幽默形式,而是他们不想看懂。我觉得这不是个好现象,我也一直试图在改变。”我们看到导演在努力,他们不仅仅是在看商业利益。
不能否认,我们现在是在向美国看齐,无论文化还是经济。人是物质的,物质上去了,吃饱穿暖了,说起话来才有劲。最容易理解的一句话是:“财大气粗。”我们早已经习惯向美国看齐,他们是权威。年轻人,特别是80年代的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美国文化。所以中国的电影未必中国人就喜欢看,特别是青年一代,写影评的年轻人也会更多的微词。如果说经济带动文化,那反过来,文化也一定带动经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支持中国电影,这需要中国大众,不仅仅需要口水、棍棒,还需要欣赏与鼓励。
最受欢迎的电影一定是人性的东西,人性的东西可以走遍世界,我们的导演也是在走一条人性化的道路。相信这些导演也正在尽自己最大所能在试着趟出一条通往奥斯卡的道路来。我们的观众要接受中国的文化,它是我们的根基。
奥斯卡这条路势在必走,只有得到了美国的承认,才能得到世界的承认。话又说回来,我们中国的电影就真的不好看吗?我们的导演还是中国的眼光,他们心里应该比谁都清楚,越是中国的才越是世界的。
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会气愤的说:“你看谁谁家的某某成绩那么优秀,你是怎么搞的?”我们总是喜欢拿别人家的长处比自己家的短处,自然处处不满意。
中国是一个不够自信的民族。太谦虚的民族,喜欢大张旗鼓夸孩子的也不多见,我们在旧文里不是常看到吗,我的“犬子”如何如何。面对中国电影,是不是幼稚到小儿科了?当然不是,当我们批评指正完了的时候,看看它成功的地方,我们是不是也需要挑起大拇指,多份民族自豪感。
我们要搞好教育,不仅仅的倾向于棍棒教育。
也可以告诉我们的导演,本土需要你们,本土也支持你们,你们要加油哦!
当然也要擦亮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将拭目以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