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关于取消黄金周的讨论依然在继续。说实话,我最早是很反对黄金周的,因为每年两个长假加上春节严重影响工作不说,这些假日前后都有很多干扰,节前三四天人心开始惶惶,节后假日综合症也得延迟个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搞得很多工作无法安排甚至处于瘫痪,尤其是涉及国际方面的事务和工作,真是让人暗自叫苦。我想不少企业界人士对此也会颇有同感。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当第一个黄金周将被永远取消时,我却发现,黄金周带给人们最宝贵的是培养了国人难得的幸福感。包括我自己在内,黄金周已成为每年最值得期待的幸福时刻。我在想,假如人们一切努力的最终结果是追求幸福,那么对于已经获得的幸福,人们该如何对待呢?
从这样一个意义上来讲,取消和保留哪个意义更大呢?
我在美国的那几年,感触最深的不完全是中美文化的差异,而是那里的人们对享受生活的态度。在国人看来是商机无限的周末或节日,欧美很多商店每天下午五六点就会早早关门。有一次,记得好象是美国的独立节,我们满心欢喜地开了很远的车去一家大型超市,结果大门紧闭.那时我真是不理解,这么赚钱的好日子怎么能放弃?这世界难道还真有人放着钱不捡吗?
在国外,很多影视片,媒体和书籍多会暗含一个主题:先要美好生活,才是美好工作,那些埋头整天工作而忽略了一切风景的人,是生活的失败者。但在国人心目中,没有什么比赚钱更重要的了,家庭和生活多已放在了从属地位,这也难怪,在过去很长时期经济基础缺少保障的情况下,很难有人能够真正追求和想到“快乐”两个字。因此对还不会或不习惯“快乐”的国人来说,长假比已习惯早关门,假日放下工作,每年定期休假的发达国家来说更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初政府强制性地设定了黄金周,其实帮助了国人找到了一种放下赚钱享受生活的快乐感。那之后,长假之所以被人们自发地称为“黄金周”,也许是国人找到了一种发自心底的感受到幸福的"金子"时刻。
日常卯足了劲赚钱,可以在每年长假里实现让自己快乐的理想,慢慢人们习惯了这样的期待和盘算:不管再累,长假我可以如何如何了,从这一点来讲,无论是季候,还是时间,五一是假期中最黄金的时光,相比起来,十一因为临近过年,那种喜悦程度逊于五一。
虽然人们也在抱怨黄金周人太多,去哪里都不方便,但一旦取消了第一个长假,回忆起那些过去的美好时刻,会显得那么珍贵:可以和家人一起出游,也可以跟爱人一起彻底放松,甚至可能一个人躲在家里酣睡几天几夜。社会激烈的竞争令人们不敢轻易懈怠,而公众假期无疑是调整身心的最佳时机。长假给予的,不仅仅是奢侈的休息,更是一种对过度压力社会的希望,是一种可盼望可触摸的幸福愿望,还因为全民都在放假,那种理所当然的美妙感是带薪假期无法取代的。因为国人并不情愿,在其他人忙碌工作的时候,自己竟然去游山玩水了,即使那是法定的,合理的假期,也找不到万众团结放松的喜悦感。
对于将被取消的长假,除了无奈,还有淡淡的一种精神失落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