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许斌
许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3,963
  • 关注人气:1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康熙皇帝也说“何不食肉糜”

(2017-06-08 13:05:23)
标签:

人文/历史

  “何不食肉糜”,说的是晋惠帝司马衷的故事。故事中说,有一年闹饥荒,许多百姓吃不上饭、饿死了,有官员将情况汇报给司马衷,司马衷却反问那人:“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碎肉呢?”


  饭都没得吃,哪里还谈得上碎肉,这是人所共知的事。人们通过这个故事嘲笑司马衷的蠢笨痴傻。晋惠帝在中国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弱智皇帝。但换个角度想一想,其实司马衷“生长于妇人手”,长期封闭在深宫内,一直衣食无忧,以为这一样东西没有了,自然有更好的东西替换,他的蠢笨痴傻中确实还透着几分天真、几分善良。


  但换个人就不同了。譬如说,当这个人是著名的康熙皇帝时。


  某一年,又闹饥荒。官员们将灾情呈报给康熙皇帝,皇帝竟大发感慨:“尔汉人,一日三餐,夜又饮酒。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今十四阿哥领兵在外亦然。尔汉人若能如此,则一日之食,可足两食,奈何其不然也。”事见于《清稗类钞》。意思很明白:汉人不知节制,胡吃海喝,如果都能像皇帝自己一样一天只吃两顿饭,就可以节约一半的粮食,天下就不会有饥荒了。


  康熙皇帝每天只吃两顿饭吗?他当然在撒谎。或者说,他不过在偷换概念罢了。


  清宫制度,皇帝每天吃两顿正餐,分别在上午八九点钟与下午一两点钟。所谓正餐,就是正式地、摆谱地、极其讲究地吃饭。清朝皇帝的正餐,早前规定是120道菜。后来,有皇帝觉得太奢侈,减为64道。咸丰皇帝那会儿,内部闹太平天国,外面还有洋人打进来,厉行节俭,又减为32道。再后来,慈禧太后说了算,改将回去,恢复了百道菜的老传统。正餐的菜品比较呆板,且数量如此之多,又必须同时端上来,急切间如何做得出来?所以,皇帝正式用膳,菜品往往在半天、甚至一天前就做好了,或煨在火上,或焖在大笼屉里,保热不保鲜,味道也串了,中看不中吃。


  正餐之外,清朝皇帝每天还有两顿小吃,分别安排在两次正餐后。皇帝的小吃,当然不像普通人家似的有两块饼干、半碗冷饭就算,那也是要上酒上菜上野味的。但与正餐相比,最大区别是由皇帝亲自点菜,并现做。这肯定比正餐吃得更舒服。且小吃不小啊,仅“粥”一项,备选的就有一二十种之多。得,还是严重的铺张浪费。(详见王学泰著《中国饮食文化史》)


  短短一天里,在这4顿供应后,任是谁也难吃进其他东西了。何况还有各色点心等,对皇帝时时供应不断。


  反之,康熙时代,若非在农忙时,一般民众家庭根本不可能一日吃三餐。何况在中国古代,平民百姓家吃饭,如果不是过年、来贵客的话,也基本上不见肉,甚至不见得有干饭吃,可能就是南瓜糊糊、野菜糊糊,胡乱骗骗肚子。还什么“一日三餐,夜又饮酒”,那不都是皇帝自己,至少是达官贵人、盐商地主们才有的“节目”么,与小老百姓何干!或者说,小老百姓们为什么过得那么苦?在彼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外,不就是皇帝以及贵人们生活太奢侈,浪费了太多东西才导致的吗?


  康熙皇帝素以精明睿智著称,竟然说那番话,不是因为痴傻,亦不唯是撒谎、偷换概念,更是缺德带冒烟,是天良丧尽。


  其实,在专制君王们看来,本来是个人、部族利益凌驾于亿万民之上,无论本人、本部族如何穷奢极欲,也算勤俭治国;无论本人、本部族如何颟顸霸道,也算英明神武;无论本人、本部族如何穷凶极恶,也算宽厚仁慈的。与此同时,则无论黎民百姓如何节衣缩食,也都是挥霍浪费;无论黎民百姓何等精明强干,也都是蠢笨无知、需要管治;无论黎民百姓怎样任劳任怨,也都是不安本分、必须责骂殴打的。


  说一些清醒的帝皇统治者也害怕把黎民百姓逼上绝路,迫使他们不得不造反,推翻了自家的统治,多半有一定道理。然而,说任何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皇统治者真正在意民间疾苦,希望天下人分享社会财富,并能凭一己之力落到实处,那一定靠不住,是白日做梦,是自作多情。



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乡下人看世界

康熙皇帝也说“何不食肉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