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只羊其实怎样》,上了2018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分析,共五道题。我是中考语文结束后,看到中考生在微博的留言才知道这个消息的。当时的感觉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我的羊神性尤在,通过这样一个难得的机缘让羊城的十多万中学生了解了它,也了解了动物的灵性,万物皆有灵,以此在他们心里种下慈悲与敬畏的善念。而忧的是,毕竟这些中学生的年龄还小,阅历有限,思维方式也有局限,不知阅读分析这个作品会不会给他们带来困扰,影响了考试成绩。所以这几天我一直在博客上和他们聊天,舒缓一下他们的紧张和困惑,好在这些小朋友们心态很阳光,虽然《一只羊其实怎样》让他们有点受打击,但是他们还是说,作家姐姐,我们喜欢你的那只羊。为了让我的小读者们更多的了解这只羊,我在此发上原《小小说选刊》《百花园》总编杨晓敏先生对它的鉴赏,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杨晓敏鉴赏】
《一只羊其实怎样》获奖十年之后,我邂逅了女作家杨瑞霞。漂亮、洒脱、知性,说起这只羊,似乎像聊着一个知已朋友,说给她的写作、人生融入了别样趣味。我说,羊,祥也,你用文字给它注入了新的生命,它用灵性给你带来了心灵体验,冥冥中,总有一些未知的机遇在为我们提供着某种惊喜。
但我在阅读这篇作品时,觉得《一只羊其实怎样》无异于送给傲慢人类的一首讽刺诗,也是一首送给人间万物生命的一首赞歌。在杨瑞霞的笔下,这只羊不但“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付成年人的模样”,它还一改往日人们印象中羊柔弱、善良、逆来顺受的形象,这是一只不肯向强权低头亦决不放下自尊而且非常聪明的羊。是一只不把自己当成“羊”的羊。是一个浑身充满了灵性而让人敬畏的生命。
作者借助一个孩子清澈无邪的目光,来审视一只羊的生命。这两种载体的选择极为巧妙。孩子恰似人类懵懂的童年,对自然万物充满敬畏,亦最易与自然万物沟通并融洽相处。羊在中国文化中,常常是善良与柔软的象征。一个孩子,一只羊,中间是人类与自然万物生命相通的神秘通道,这条通道在这两个生命面前极为自然地就被打通了,进而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的敬畏之心和对世上所有生命的理解与敬重。而这两种载体的选择,亦非常适合作者这种略带诗性与哲思的叙述与表达。行文舒缓而有张力,语言富有童趣而不失韵味。
这只羊应该是幸运的,它毕竟在作者妙笔生花的文字里重新复活了一回,并且得到了永恒:“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一只羊,它非常体面地走过来,用流利的汉语或者英语同我打招呼,我会很自然地同它交谈,而且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是已经知道了,一只羊其实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