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但成都没有垮下去。看地质专家的解释说,因为成都平原整个板块质地比较松软,有很厚的砂土卵石层,泄了很多的地震能量。
震后这些天来,我发现,成都人在精神状态上的表现跟成都平原的地质板块构成竟然有着相当的一致性。那种以柔克刚的抗击打能力,犹如砂土卵石层应对地震,犹如太极拳应对刚劲强蛮的打法,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这些天来,我提醒着自己不传谣,转发出去的每一条信息我都要事先核实一下。5月20日下午接近三点的时候,我得知都江堰公安局通知大家在三点前离开建筑物的消息,证实消息属实后我转发各位亲朋好友。可能又是通讯网络的塞堵,很多人都在三点之后才收到短信。好在这中间没有发生大余震。
20日下午,正是很多人在全力补觉的时候。头一天,19日晚上,成都市政府第一次通过公共媒体发布余震预报,说是19日到20日有可能在震中地区发生6—7级余震。这个晚上,多日来一直感受着余震震感,每天都会被晃好几次的成都市民倾巢而出,全部拥上了街头,很多人都是通宵未眠。那个晚上,我和家人一起在城西北的一个空地上,许多私家车聚在这里。在开头一段寂静严肃的等待之后,随着夜色越来越深,人们开始躁动起来,大家说,怎么还不震呢?早点震了好回家睡觉去。这真好比那段著名的楼上扔鞋的相声,楼下老太太一直等着另一只鞋扔了后才能安心。
有很多手机段子概述总结这些天来成都的生活状态,其中一个段子是:“震不死人晃死人,晃不死人吓死人,吓不死人困死人,困不死人累死人,累不死人跑死人,到最后,余震不来急死人。”
天府成都,这个历来温存饱足、诙谐洒脱的城市,原本从来没有产生过黑色幽默,也没有产生黑色幽默的土壤。这个时候,跑地震跑得筋疲力尽的成都人终于开始了黑色幽默。这种黑色幽默中还是一直贯穿着这个城市那种低调、消解的气质。
成都人历来逍遥悠闲,这一次,在经历了最初几天本能的惊恐慌乱之后,很快的,许多成都人重新变得泰然。这种泰然里有几分镇定,也有几分认命,更多的是在灾难期间努力重拾日常生活的秩序和乐趣的那几分努力。这其中一个最明显的标志是在地震棚的旁边,人们摆上了麻将桌。
这些天来,成都的朋友们该上班的上班,该做事的做事,在余暇时间里也开始聚会、聊天、吃饭、喝酒,调侃地震时各自的惊慌和狼狈,相互宽慰,相互疏导。日常生活秩序和方式对人心的镇定和慰籍是那么的强大、有效,这一次,我从我自己以及周围朋友的身上深刻地体会到了。
在我意料之中同时也备感欣慰的还有成都人在这次灾难中的另一面。12日晚,那些在第一时间听到电台紧急召集赶往都江堰去拉伤员的成千上万的出租车,还有在市内几个献血点前冒雨排队的长长的人群,还有其后这些天来无数或前往灾区或留在成都市区的志愿者……。这中间,成都人那种刻意规避崇高的特点一以贯之。当电视台记者把镜头和话筒指向那些出租车司机时,他们不好意思地摆手,不愿多说什么,最多也就说,“救人嘛。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