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传统文化对比 之二:道德观与世界观
(2011-07-02 12:50:23)
标签:
道德观世界观文化对比文化 |
·
·
首先,中国的传统哲学理论多来源于生产社会经验的反思,并以叙事形式传于后世,事物因果循环,相生相克,讲求世界万物皆可为神,生命受命运主宰,人生要遭受生、老、病、死、爱、恨、情、仇等痛苦。有赢必有输。
西方的哲学思想或宗教多以解析性推导出来,并以建议性让人接受采纳,人生事物有始有末,有逻辑关联,上帝是万物 缔造者,是凌驾于万物之外的,人生经历是一种机遇,人活着是为了追求幸福和快乐,遇事讲求双赢方式。
Reflective反思性 |
Analytic解析性 |
Narrative记述性 |
Propositional 建议性 |
Cyclical循环 |
Linear 直线 |
Paradoxical 矛盾的 |
Logical逻辑上的 |
God universe |
God outside |
Fatalistic 宿命论 |
Opportunistic 机会论 |
Expectation of suffering |
Expectation of prospering |
Win/lose |
Win/Win |
·
在东西方接触中,许多文化差异与不了解是造成冲突的根源。中国人家庭观比较重,为了他人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遇事讲求忍让。这可以建立紧密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互助和取得一致,所谓集体力量大于个人力量。但束缚和责任也比较多。美国人讲求个人主义和自我独立与权力。他们个人的爱情观、婚姻观、事业观完全不受家庭的干扰。因此自我独立性十分强,大多数人十八岁之后就搬出家自食其力,不再依靠父母。而父母年迈也不会与子女住在一起。各人只对自己负责。但亲情和人际关系相对淡薄。
当中国人遇到美国人又不了解彼此的文化,问题就产生了。比如在一个跨族裔婚姻家庭中,夫妻双方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和老人的赡养,中国一边的家长喜欢干预和安排,美国一边的家长却喜欢给子女和老人多一些个人选择的空间和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比如在一个集体里,中方喜欢一呼百应,经常是一旦有人提出方案,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问题,其他人都会放弃自己的想法,给予他人足够的信任、尊重和支持,使任务可以顺利通过;但有时可能会埋没最好的方案。而在西方的集体里,却经常需要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发表个人意见上,需要最后投票选择,可以选出多数人赞成的,但也可能导致合理的草案不能通过。
|
Chinese |
Western |
Perspective利益关系 |
Family家庭为主 |
Individual个人为主 |
Direction 利益方向 |
Others-centered: Mutual support/harmony 互相支持与创造和谐 |
Inward centered: Create one’s own destiny 自己为中心,自食其力 |
Core Value核心价值观 |
Loyalty忠诚 |
Independence独立 |
Relationships |
Clear hierarchy 等级制 |
Rights and entitlements权利 |
Happiness幸福快乐 |
Delay gratification 满足 |
Self-fulfillment 自我实现 |
Time |
Endurance 忍耐 |
Do it now 分秒必争 |
Conflict Resolution矛盾处理 |
3rd Party mediation第三方介入 |
Direct airing of feelings感觉第一 |
Locus of Control 控制力 |
Ming: 自我控制,明理 |
Agency: individual power 个人力量 |
无论如何,现代的西方人正试着主动了解中国,很多人也认同和接受传统中国文化存在的价值,我们自己也应该在保持优良传统同时去试着了解和接受不同的文化,让世界少一些纷争,多一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