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作家解小邪
作家解小邪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4,882
  • 关注人气:13,2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成就与教育关系不大?

(2012-10-19 14:37:11)
标签:

莫言

高密

诺贝尔文学奖

解小邪

教育

分类: 解小邪的文字

    10月11日,举世瞩目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籍作家莫言。一时间“莫言热”横扫互联网,关于莫言的许多故事也一一浮出水面。

其中有著名教育学者的一篇博文引发广泛关注,文章认为,莫言只接受了五年的基础教育,以小学毕业生的身份,开始创作、发表作品,他的获奖与教育、学术关系不密切。

莫言所获文学成就就真的与教育、学术关系不莫言的获奖给教育界带来哪些启示?且看本报独家揭秘——

文学成就与教育关系不大?

解淑平

5年基础教育获诺奖系误读

 

     1012日,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学者发表一篇博文《从莫言的教育经历反思现实中国教育》,引起广泛关注。
      众所周知,出生于1955年的莫言,在上了小学五年级之后就辍学、务农了,21岁入伍,26岁开始发表作品,之后再进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91年,36岁的莫言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这位学者在博文中写道:从莫言的教育经历,可以看到,他只接受了5年的基础教育,以小学毕业生的身份,开始创作、发表作品,而了解我国大学教育的人,大约也会明白,其之后接受的大学教育、硕士教育,更多是镀金性质博文中还指出,获奖与教育、学术关系不密切。
      对此,记者采访了山东高密莫言文学馆馆长、莫言研究会的秘书长毛维杰。他认为,诚然,莫言没有系统地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使其保留着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其写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仅因为这一事实,而无视教育的重要性是不科学的,要辩证地看待这一事实。毛维杰说。
     毛维杰告诉记者:虽然莫言只接受了5年的基础教育,但他取得的文学成就与后天所接受的教育、学习,以及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在后天不断恶补知识。如果不恶补的话,肯定不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不可能写出如此厚重的作品。莫言本人也在数年前凤凰网的《名人面对面》采访中表示,在军艺文学系的课堂上,他才知道了什么叫文学。
     1990年出版了《莫言论》一书的作者张志忠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当代文学评论家,他从20多年前就开始研究莫言文学作品。
    军艺文学系的作家班学制两年,但是对许多来自基层的作家们,确实有再造之功。张志忠教授说,以莫言为例,他在进入军艺读书之前,所发表的一批作品,如《春夜雨霏霏》《民间音乐》,和他后来的《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之间的差异,是一目了然的。而且,当年的军艺作家班,先后走出了许多优秀作家。莫言走向文坛的个中情由,岂止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历所能够概括的。

自学改变了莫言的人生

     莫言只接受了5年的基础教育,是什么改变了他的人生?采访中,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自学
    莫言的写作之路起到很好的励志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原中央教科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程方平认为,当前,国家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应该大力倡导自学,让自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在学校里学的,看书、听人家讲故事等形式都是学习。莫言虽然没有很系统地接受学校教育,但他会自学,并且一有机会就回到正规的学校教育里学习。程方平说。
      莫言获奖后,中国的教育也受到质疑,张志忠教授在前几天录制节目时深有感触。有两位嘉宾在节目中大力抨击中国教育毁人不倦,糟糕至极。似乎莫言幸亏没有系统地接受更高层级的教育,方才有今天。张志忠教授直言,我对中国的教育体制也有很多批判。但是莫言却不合适用来作为一种反证。
     张志忠教授表示,莫言的失学,是文革动乱所致,他在失学之后,在参加劳动的同时,一直在顽强地进行自学。莫言也这样回顾他的读书和自修,我十二岁辍学,收集村里流传的小说如《三国》《水浒》之类罄尽,无书可看,则日日翻看一本《新华字典》,看来看去,也觉味道无穷。后偶尔发现家中一破箱中装着我大哥读中学时的全套教科书,便如获至宝,日日翻看。”“一些流行小说如《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红日》《保卫延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类,则是在小学三年级时都读过了。《苦菜花》《迎春花》等也是在七八岁时读的,看得废寝忘食,误了放牛割草便要挨骂。后来文革开始,更无书可读,于是连中医的书也拿来乱翻乱背,好些汤头歌诀和药性赋至今出口能诵。
    莫言的农村生活中为未来作的另一项准备,是他的读书和自修。张志忠教授说。

作品进教材只是一种形式

    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后,一些网站和媒体进行了莫言作品普及度的调查,调查结果是很多人没看过莫言的作品。有人认为这折射了中国人不喜欢读书、重理轻文等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出现这样的调查结果并不奇怪,因为文学是奢侈品,不能奢望每个人都读鲁迅、林语堂,直至今天莫言的作品。为文的人很多,看文的人也很多,但为文学的人却是少数,因为文学是对于人精神层面的解读,具有高层次的引导,也正如此,读文学的人是小众的,即使把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也没有时下的青春偶像剧那么受大众欢迎。
     虽然文学是小众的,但因为调查结果显示很多人没看过莫言的作品,于是从现在起莫言的作品就要入选学生教材,让其变得大众起来。据媒体报道,语文出版社已经确定将莫言作品《透明的红萝卜》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
     程方平认为,莫言的文学作品进教材受到如此大的关注,说明大家把教材看得太重,把莫言作品进不进教材看得太重,事实上,进教材只是一种形式,教材也只是一种学习资料,真正会学习懂学习的人会在学习资料的基础上拓展,而不是局限于某一方面。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诺奖热很快会被其他的事件代替。采访中,不愿具名的文学界人士分析,要想借进教材普及莫言的作品,让其变得大众起来,或许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2012年10月19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