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毛丹青
毛丹青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961,259
  • 关注人气:221,1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莫言小说《蛙》的一件小事

(2011-10-19 07:10:26)
标签:

小说

大江健三郎

情感

分类: 人海冲浪

  小说家莫言是我的好友,连续10多年,几乎每隔两年就有一部新的长篇小说问世,而且紧接下来就有日文版的翻译出版,比欧美其他文种的翻译都快上1年左右。

 

  《蛙》是一部写中国计划生育题材的小说,也是莫言继《生死疲劳》之后再次对人性题材的挑战。也许因为每年都与莫言见面的缘故,所以对他这些年的创作有一个至近距离的理解。比如:他的小说《四十一炮》描写过一位僧侣,依然是他的风格,十分魔幻的那种人物,但现实中的僧侣作为他的小说模特是否存在呢?答案是“有的”,而且是位日本净土真宗的僧侣。

 

  当然,对于作家莫言来说,他的小说原型人物远远不止一个。无疑,这一创作的过程跟他这10多年频繁出国访问也许有关系,结识了很多人,同时也了解了很多的文学。《蛙》的原型人物是莫言的姑姑,而小说开场的形式是写给日本人先生的一封信,小说的构成之所以如此,其实跟以下事实有关系。

 

关于莫言小说《蛙》的一件小事

  2002年的春节期间,诺贝尔作家大江健三郎访问了中国,在莫言的安排下直接访问了他的家乡山东省高密平安村,当时我替两位小说家做全程的现场翻译,大约是旅途上的第三天,莫言突然跟我说:“很想介绍大江先生见下我的姑姑,因为这是我今后要写的小说的原型人物。”我问:“姑姑是做什么的?”他回答:“是个退休的妇科医生。”随后,大约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大江先生在莫言的介绍下,见到了他的姑姑,一位身材高大,十分健壮的中国农村妇女,但也许是她的方言太重,每次讲话都由莫言先翻成普通话,然后再由我翻成日文说给大江先生听。

 

  如今想来,当时这一旅途上的细节恰恰是《蛙》开头的那封信的起源,而且写信人的“我”记录下的日期是“2002年3月21日北京”,也正好是莫言送走大江健三郎以后告别家乡返回北京的日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