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干作文再解放
王干作文再解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52,297
  • 关注人气:2,0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不配大萝卜的谑称

(2008-11-18 10:06:54)
标签:

城市文化

大萝卜文化符号

杂谈

南京答问

 

                                  

 

     南京答问,不是在南京回答问题。而是回答都市放牛关于南京的几个问题。一共五个问题,但核心问题是南京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内核问题。

早在多年前,我在南京生活的时候,就不止一次参与或耳闻关于南京文化定位的讨论和争论。为什么这么热衷于对自己城市文化形象的研讨呢?为什么这么在乎所在城市的文化符号呢?是对自己这个城市太热爱还是不太自信?

究其竟,讨论本身,还是希望自己的城市的知名度更高些。提问中说到北京的膀爷、上海的女性、成都的袍哥等等,都是这些城市的标志性符号。但南京亦有大萝卜的雅称,按 易中天先生的说法该是雅称。但,我要说的是,即使大萝卜的这么一个不太高雅的说法,也只是与南京相邻的地域才知道,在全国,其实很多人是不知道的,更多的时候还是南京人自嘲自乐的一个说法。

认为南京的萝卜大,大约也是苏南、苏北、浙江、上海地区的人们。我对安徽的物产不太熟悉,东北、西北的萝卜我没考察过。但光我见过的:山东的萝卜绝不比南京小,河北、天津、北京产的萝卜绝对比南京大,如果让南京担大萝卜的名,不仅南京人民不答应,因为大萝卜不是什么褒义词,而且全国人民也不答应,毕竟南京的萝卜不是最大的。如果认为南京的萝卜大,大约还是六朝时期的概念,那时的南京萝卜跟周围的辖区比,可能是最大的。

南京的文化符号其实可以是多元的,人们对南京的印象角度不一样,符号也不同的,游客首先想到的是秦淮河,食客想到是盐水鸭,政客关心的是十朝旧都,台湾人想到的是中山陵,爱国者惦记的是193712月的大屠杀……,等等,至于用某个阶层的人来作为符号指代南京人则比较困难。

这是因为南京的文化形态是混合形成的。南京的文化是综合性的指向,不是单向性的指向。就历史文化形成而言,南京文化其实是移民文化。南京方言本属吴语区,但现在形成的这种非吴语区的语言格局,与移民有很大关系。南京是六朝古都或十朝古都,但前来南京建都的除了民国政府外,基本都是北方人前来建都的,或者说是南京以北的人前来建都的,北方文明自然和南方的文化进行化学反应,反应的结果要么是激烈碰撞被毁灭,要么是两种文化都被中和了。南京文化没有被毁灭,而是被中和了。所以今天的南方人认为南京是北方文化,北方人认为南京是南方文化。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来讲,文化的交融这是很自然的。

加之首都文化往往由于来自强大的移民文化背景,移民文化的特性是综合性的、减震性,每个文化系统进入新的一个文化系统运转都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才能减少沟通的障碍,长期以往,文化的运转变得中庸平和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说南京文化区别其他地方的特色,以我有限的经历,还是它的名士气。唐诗宋词,删除与南京相关的部分,将不堪卒读。国画书法,除去江浙,气象必然淡薄。江南名士气,历经沧桑没有被削弱,至今仍在流淌。江南名士,不像北方壮汉那么大男人,也不像川渝袍哥那么敢作敢为,但江南名士气是渗透到民间的,尤其在南京,冷眼看惯了王朝兴衰、荣辱成败,这名士气就有另一番风度。鲁迅说的魏晋风度,或许与南京有染,更多的时候还是淡漠政治、轻视实用的文化精神。比如收藏在南京,就不只是一项经济活动,更是一项审美的运动。比如,读报,南京关心的不只是时政,还幻想自己成为主笔。

南京是一种风度。

南京是一种尺度。

南京当然也是一种局限。

 

                  20081026于京郊观山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