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不能“贪污”发言人调整的具体信息
(2008-07-23 11:14:34)
标签:
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人事任免信息公开发言人杂谈 |
此次,媒体和舆论对王旭明离任的反应一反常态,变得暧昧和游弋,评说王旭明离任是一种遗憾者有之,声称王旭明值得尊敬者亦有之,全然不见平素批判“王氏言论”时的铿锵有力。连一向爱憎分明的网友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腾讯网友中在接受调查表示喜欢王旭明率真的占据了第一位。
此次王旭明离任受媒体关注程度,可谓远远超出同级别任何一位发言人,其影响与外交部发言人的变动相比也不遑多让。在GOOGLE查询结果项中,“教育部发言人”比“外交部发言人”还要多20余万个。而王不过是教育部办公厅排名第四的副主任而已。
此种结果,自是“半由人事半有天”,既有媒体和公众关注教育的原因在,亦有王旭明作为发言人“个性鲜明”的原因在。然而令人遗憾之至,这位媒体和公众极为关注的新闻官的职务变动,竟然来得那么突兀,既无铺垫于前,亦无解释于后。
王旭明走了,那率性而为的背影写满了问号:王的离开,是否源于其作为新闻发言人的个性过于张扬?是否与他刚刚口误遮拦地批评“范跑跑”“无耻”有直接干系?王升任语文出版社社长是否如舆论所说系“明升暗降”,抑或是正常升迁?王旭明给自己打60分,不知道教育部给他打多少分?……这些疑问都一一待解。
当然,王旭明有自己的答案。他不认为自己是“明升暗降”,“也不认为自己的发言或自己在官员中比较另类而不再担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但是,他却承认自己卸任的心情是“欲哭无泪”、“一言难尽,非常复杂”,并表示“确实是很留恋(发言人岗位),也觉得这个工作很重要。”
显然,公众都在期待权威的解释。既然王旭明这么坦荡,教育部理应开诚布公。王旭明这五年替教育部扛了多少回啊。“不该不该真不该,不该将兄弟吊起来”。临走了,总得给一个说法,实习生还得给一个鉴定呢。
不过,公众似乎早已习惯“电报体”人事任免:经××决定,免去××的××职务。只有结果,没有理由。公众已经习惯接受这样的事实。当然,公众也已经习惯了猜谜,习惯从人事任免的片言只语中,揣度幕后的无限文章,并且引以为乐。猜人事谜语,已经成为中国人茶余饭后乐此不疲的口腔体操。
然而,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以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这类人事变动均属于“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的信息,相关部门应该应当主动公开。
这一回倒好,教育部连新闻发言人变更的消息都没有发布,遑论变更理由。直到昨天,教育部网站上王旭明的身份还是办公厅副主任呢。若非媒体报道,公众还蒙在鼓里,准以为王旭明还能主持下一次新闻发布会呢。
官员任免的这种不健康的“潜规则”该破一破了。它没有起到对其他官员应有的警示作用。你说,王旭明的升迁究竟是一种鼓励,还是一种惩戒?若是鼓励,为何让王离开了他恋恋不舍的岗位?若是惩戒,为何又要管官升一级,天底下哪有此等好事?若是两者皆有,为何不能平调,却官升一级,影响他人升迁?
我觉得,这类人事任免是一种严重的“贪污”行为,是一种对公共信息的“贪污”。这种贪污并不比经济贪污好多少,它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漠视。
现在,我吁请教育部尽快公布新闻发言人人事调整的详细信息。
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