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广告心理不良广告排行榜可口可乐公司社会心理姚明 |
分类: 广告心理系列 |
(重视广告心理,关注孩子成长)
(中国十大不良心理暗示广告第一位)
前一段时间,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可口可乐的新广告——“姚明的最爱篇”。可口可乐的广告一向以富有创意而著称,这则广告也不例外。首先,财大气粗的可口可乐公司邀请了中国人气最高的体育明星姚明担纲主演,这极大地调动了观众,尤其是喜爱运动的青少年观众的兴奋度;同时,他们设计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节,广告中,一个喜欢打篮球的小男孩与姚明打赌投篮,谁赢了谁喝可口可乐。但是,当两个人都投中后,小男孩却偷偷拿着可口可乐跑掉了。这个巧妙的情节设计让很多人不禁莞尔。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在这个有趣的情节背后,却向观众,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传递了一种非常不好的信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可以舍弃诚信!这对于中国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和价值观的构建是非常不利的,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糟糕而又广而告之的心理暗示。
也许,有些朋友可能说我太过敏感,谁会对这样一个小细节在意呢?的确,对于价值观、人生观已经成熟的大人们来说,这样的广告无伤大雅,那些包含在广告中的负面信息不足以影响他们已经成形、牢固的价值观,甚至可以看成是一种休闲开心的娱乐小节目。但是,对于处在成长期、缺乏判断能力的孩子来说,这则广告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心理研究表明,一到三岁的孩子,在电视节目的选择上,对广告的偏爱尤为显著。因为广告在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性,使得它较其他情节和画面缓慢的电视节目来说,更容易吸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甚至发现,孩子们在观看电视广告的过程中常常会达到目不转睛的状态!然而,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几乎没有任何价值判断能力,对于外界的一切信息,他们会不加分辨地全盘接收。于是,在孩子们观看喜爱的电视广告的同时,那些负面的信息也会逐渐被内化,变成他们自己的理念。即使对于稍大一些的幼儿园孩子、小学生、中学生来说,尽管他们已经逐步开始形成价值观,但是价值体系的框架却远远算不上稳固,同样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广告中负面信息的侵蚀。更何况,可口可乐公司在这则广告的设计和制作上非常用心,并邀请体育巨星姚明坐镇演出!这大大加强了这种负面信息的影响力度。
广告的真谛是爱——靠爱传递信息,也传递着爱的信息!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看广告的权利,因为电视和网络都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不可缺少的手段,相反,我们希望广告宣传的不仅仅是商品,还有爱,能够让孩子们体验到积极和温暖的情感。在此,作为教育和心理工作者,我们强烈呼吁可口可乐公司,用一个更好的、充满爱的广告替换掉这个造成不良社会心理影响的广告,我们同样呼吁所有社会企业能够重新认识广告,扩充广告的意义,让广告成为传播良好企业文化和社会道德信息的有效工具,使它成为连接企业—社会—个人的纽带。同时,我们也恳请媒体和有关部门采取一些对广告监管的有效措施,把好社会心理影响这个关口,减少和消除广告造成的不良影响,帮助和引导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未来朝着正确的价值方向健康发展。
为了更好地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广告和心理工作者在此问题上的关注和兴趣,本人尝试着按照社会影响范围、不良价值暗示程度、影响持久性等方面,首批推出中国广告不良心理暗示排行榜前十大广告作品,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更多详情请参考:非常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