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明评说
海明评说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386,346
  • 关注人气:19,4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换个角度审视海天盛筵现象

(2013-04-14 13:28:23)
标签:

杂谈

这几天,“海天盛筵”火了。本来是顶级商业人士的交际活动,因遭遇桃色传闻,以及由此展开的舆论道德审判,让不少参与这场聚会的男男女女主动变成了“余则成”,暂时潜伏起来,以免引火烧身。

 

纵观舆论对“海天盛筵”的报道和评论,聚焦于其中的情色交际,然后是道德的拷问。参见此次“海天盛筵”者,毫无疑问全是成年人。既然是成年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传闻若属实,他们遭遇的舆论压力,相信会给这些富豪和明星上了一场很好的行为伦理课,让他们知道行为出格所将付出的代价。

 

舆论关注的“海天盛筵”,更多是一个事件。倘若讨论仅仅局限于作为事件性质的“海天盛筵”,未免有点简单化了。在我看来,应把“海天盛筵”作为一种现象来分析。

 

社会是人与人的结盟。各种因素的影响,决定了人际交往的部落化。部落化的人,平时并不在一个空间里工作、生活。这样,人际交往必然需要特定的场合,为不同层次交际圈的人提供相应的交际舞台。资本的国际化,商业交往也出现分野。海天盛筵,不过是顶级商业人士交际的一种形式。认识到这一点,就该明白,我们不能因为情色文化渗透到商业活动,全盘否认像“海天盛筵”这样的高端商业交际活动。“海天盛筵”的交际主角之间,未必相当熟悉,他们的交际需要某种媒介来牵线搭桥,促进活动的效果。遗憾的是,“海天盛筵”把一些女艺人当作了“媒介”,把某种交易当作了所谓高端商业交际的标识。应该说,“海天盛筵”剑走偏锋,最终触及了商业伦理的底线,进而作茧自缚。这是海天盛筵主办方和涉事人应当反思的地方。

 

舆论在批评“海天盛筵”桃色传闻的同时,是否应思考一下:中国的经济要发展,企业家之间需要增进交往,只有交往才可以增加行业合作的机会。问题在于,谁来牵线搭桥,组织顶级商业人士开展交流。我们的大学不该袖手旁观。企业家通过到学校短期“充电”,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这何尝不是对中国社会的贡献?也许我们的大学看到的只是EMBA之类的学历教育,看到的是如何让自己有利可图,没能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到顶级商业人士社会交际的社会价值。这样的商机,首先被鸿洲集团发现了。该集团模仿法国里维埃拉的盛会活动,在2010ian策划了海天盛筵活动。用商业模式操作商业交际,与其说成就了“海天盛筵”活动,不如说让海天盛筵走上了险路,主办方用最原始、最刺激的方式招徕客人。在海天盛筵这个交际圈里,用李普曼的话说,参与者的地位相对明确,商人和明星之间因为人多,哪怕是违背良俗的交往也往往“是没有障碍的,每个个人都会迅速被接受,规矩都是现成的,谁也不会尴尬”。只是这样的低层级的交流,毁掉海天盛筵的名声,不过是个时间的早晚问题。

 

社会需要交往,不同层次的人都需要交往。“海天盛筵”事件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考问题:如何培育公民的交际平台,如何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社会交际,不同圈子的社会交际究竟谁来模仿谁,以及该如何模仿。现在,“海天盛筵”模仿法国,只是模仿了人家的不良的地方。或者说,模仿错了“惯例的亮点”。

 

可见,当务之急在于帮助商业交际走出“海天盛筵”的阴影,培育商业交际的良性土壤,比单纯的道德批判和当作桃色新闻围观,更有现实意义。

http://www.longxin.swust.edu.cn/portal.php?mod=view&aid=50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