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叶永烈
叶永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886,554
  • 关注人气:278,1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永烈:“美专”趣话

(2016-07-06 10:15:48)
标签:

叶永烈

分类: 叶永烈纪实文学

叶永烈:“美专”趣话

来源:新民晚报      新民网编辑:史佳林    2016-07-04 13:53

 

 

                                        叶永烈:“美专”趣话
                                                                        李天济剧照

  老电影《乌鸦与麻雀》曾是上海老观众们难忘的记忆。内中,那个“猴子侯,住二楼”的国民党军官侯义伯,被长着一副“鞋拔子脸”的喜剧演员李天济演得活龙活现。新中国成立后,李天济不大在银幕上露面,干起喜剧电影编剧来了。偶而在电视剧《围城》中,饰演一开口就是“兄弟在英国的时候”的学监,令人又记起了他。

  他跟别人提起我的时候,总是翘起他的尖下巴说:“叶永烈,我‘美专’同学!”

  人们听罢,不得要领:他什么时候上过“美专”?叶永烈又什么时候上过“美专”?

  李天济笑道:“我跟叶永烈是‘煤渣砖学校’的同学!”

  年轻人听了一头雾水,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煤渣砖”,更不知道“煤渣砖学校”。

  那是在1970年春日,妻生了次子。我承蒙照顾,从杭州湾畔的电影“五七”干校调回上海做煤渣砖,总算每天可以回家。

  煤渣砖在当时很流行:煤渣中含有一些未烧尽的煤。煤渣拌上黄泥再加点水,就做成了长方形砖头,内有一排排圆形竖孔。煤渣砖可以当燃料,烧毕,黄泥变成了砖头,又可以用来砌猪棚之类简易房子。

  所谓做煤渣砖,实际上是晒煤渣砖罢了:几台做煤渣砖的机器,“砰”、“砰”、“砰”,不断压出煤渣砖。最初压出来的煤渣砖,湿漉漉的,必须经过多日曝晒,才能放进炉子里烧。

  那年月,电影厂“停产闹革命”,上海电影制片厂偌大的摄影场空置,杂草丛生,便成了晒煤渣砖的“天然场所”。

  我和李天济等“煤砖同学”每天头戴大草帽,身穿打补丁的蓝色劳动布工作服,在烈日下工作:把一块块放在芦席架上的煤渣砖翻动一下,为的是这面晒够了,翻过来晒那面。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一个“翻”字。

  “煤砖学校”的元老,当推担任过越剧电影《红楼梦》美工师的胡倬云老先生。李天济年长我将近20岁,而李天济出生时胡倬云已经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他是正儿八经的“美专”学生。

  胡倬云上了年纪,受到照顾,从干校调来做煤渣砖多日,遂成元老。每逢“新工人”调入煤渣砖组,便由胡倬云介绍操作常识。

  有一回,胡倬云右手食指砸伤,因此在“新工人”面前做“示范动作”的时候,便高高地跷起右手食指,犹如林黛玉的“兰花指”。“新工人”不知胡倬云右手食指砸伤的内情,以为那“兰花指”是“标准动作”,因此个个在翻晒煤渣砖的时候,都高高地跷起右手食指!

  此事被李天济发现,经过一番“艺术加工”,成了“煤砖学校”的一个“经典笑话”!

  能够在上海做煤渣砖,是一份使许多人羡慕不已的“美差”。妻子满月之后,我的“美差”也到期了,又回到干校。

  “煤砖学校”的趣事,使我记起当年上海大多数人家使用的煤球炉。我刚成家时,不会点燃煤球炉。点火用的旧报纸燃起浓烟,呛得我双眼泪汪汪。幸亏隔壁阿姨教我先用纸点着木柴,再用木柴点燃煤球。生火时,手持蒲扇,噼噼啪啪扇着,十来分钟之后,煤球就发红了。另外,还学会在用煤球炉做完饭菜之后,拿一块带小孔的圆铁板封住炉口,再把下方进风口关小,翌日打开之后,火力就会重新上扬,不用再生火了。那时候,几乎每一个居民小区,都有一家煤球店。

  后来,煤球改进成了煤饼。煤饼跟煤渣砖类似,只是形状一圆一方。煤饼也有许多圆形竖孔,如同蜂窝,所以又称蜂窝煤。

  随着抽水马桶的哗哗声取代了弄堂里“马桶拎出来”的呼喊声,上海市区家家户户用上了管道煤气,用上天然气,煤球、煤饼跟煤渣砖一起都成了“文物”。难怪,如今的年轻人会问:“什么是煤渣砖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