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吕宁思
吕宁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6,876
  • 关注人气:1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總編輯時間」關注:翻譯的微妙

(2005-12-09 11:45:51)

本週三,中美第二輪戰略對話在美國首都舉行,我在當天的《華爾街日報》頭版,發現了一篇有趣的文章《US aide's word still vexes China》(美國副國務卿措詞難住中國人),說的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921日在「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發表的題為「中國向何處去」中,七次使用了Stakeholder這個詞,而何亮亮認為,這篇講話闡明了美方對於未來中美關係的立場。

 

不過,如何把Stakeholder翻譯成中文,兩國卻出現了分歧。

 

因為漢語中以前沒有Stakeholder的對應詞,所以佐立克一言既出,爭論即起。美國國務院把這個詞翻譯成「利益相關的參與者」(見美國國務院網站),而中方的翻譯則有不同的幾種,例如「利害攸關的參與者」、「共同經營者」、「參股人」和「合夥人」等等。

 

對此,有美國國務院官員說,問題並不在於語言翻譯,而在於概念內涵,真是意味深長。不過,概念也總靠語言傳達的,看來語言的翻譯,確實不能機械化。

 

倘若按照本意,我想告訴您,Stakeholder這個單詞,原本是「賭金持有者」的意思。這詞最早出現在16世紀的英國賭博圈中,主要指賭金。語源學家認爲,賭金最開始是挂在木樁上的,因此就産生了這個詞。後來,持有賭金的人就被稱爲stakeholder。在現代,這詞還解釋為「股金持有者」。

 

說到這裡,我不能不談談翻譯的微妙,特別是在國際政治舞台上,雖然不是「一言興邦」,但是一句智慧的翻譯有時卻可以決定戰爭與和平的走向。

 

在本週四的「總編輯備忘錄」中,我們把中美政治之間幾次關鍵的詞彙靈活運用,打理在一起,挺有趣的:

 

  • 1982年發表的三個聯合公報中,美國使用「確認acknowledged」一詞,闡明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官方的翻譯則採用的是「承認recognized」一詞,兩者的份量不同。
  • 1995年中美雙邊關係嚴峻時,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用「engagement」一詞描述美國的對華政策,該詞的解釋包括婚約和交戰,因而有人認為這既意味著可能交火,也有合作的涵義。
  • 在過去兩年中,美國經常提到「對衝hedging」戰略,以面對中國經濟和軍事崛起的風險。但該詞也可翻譯為「兩面下注」,美國既從與中國的接觸交往中收到好處,又採取預防措施加以牽制,可進可退,以免到時措手不及。
  • 2001年,美國偵察機與中國殲擊機空中碰撞,導致中國飛行員死亡,美機迫降。經過多天談判後,美國發表了一份聲明,對事件表示「遺憾regret」和「歉意sorry」。中方對此解釋為「道歉apology」。
  • 對於今年81日正式啟動的中美高層會晤,中方稱之為「戰略對話Strategic Dialogue」 ,而美方卻稱作「高層對話Senior Dialogue」。原因是美國認為戰略對話是與其盟友之間的交流,而與中國的對話不贊同使用「戰略」一詞。

話要說回來,在外交語言翻譯上,有時需要字甄句酌,有時需要模稜兩可,還有的時候,甚至需要胡亂翻譯,從而化解尷尬。

 

香港政府某位高官,許多年前是總督府接待處的小官,某日,他陪同訪港的英國女皇遊覽九龍,在一個典型景觀處,女皇對一個美麗的招牌發生了興趣,垂問那是甚麼意思。大家一看,那招牌上寫的,原來是一些甚麼「神奇壯陽大補藥」之類的中文,但如果原文照譯,未免褻瀆女王的雍容高貴,於是這小斯就隨口胡說,稱上面寫的是「歡迎女王陛下蒞臨香港」。結果,此人後來被越級提拔,有了今日的高官厚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