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熊丙奇
熊丙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648,306
  • 关注人气:85,3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上最难就业年”与“学历泡沫”

(2013-05-02 11:57:21)
标签:

杂谈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表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而广东2013届毕业生签约率到目前为止仅30%,较之去年同期下降了10个百分点,就业形势较2008年更为严峻。(人民日报4月30日)

 

舆论就此称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年”,其实,从2003年起,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就一直十分严峻,对于今年就业面临的困境,人力资源部门也早有预料,可是从我国教育部门、学校应对就业难的措施看,基本的思路是解决一年是一年,把难题往来年推,这导致问题越积越多,以此思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必然是“就业难,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与其说我国有699万大学毕业生毕业,不如说我国每年颁发出699万张大学文凭,没有培养质量做保障的大学文凭,只是“文凭泡沫”,手持如此文凭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并不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创新活力,进一步为未来的学生创造有效需求。而分析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做法,可以说,一直在制造“学历泡沫”,包括为解决就业制造新的“学历泡沫”。

 

调查显示,在眼下的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中,一些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明显遇冷。这并不是什么“新发现”。这类专业的遇冷,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盲目扩招,我国高校近年来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扩招规模远大于理工专业,这是因为举办理工科专业需要实验设备、专任教师,要付出更大的成本,而举办人文社科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成本小、更容易。这种功利的办学思维,一方面使学校只注重规模,而忽视办学特色和质量,另一方面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由于这些专业招生、培养规模增长迅猛,而社会需求无法跟上,就业难是注定的。

 

多年前,对于高校的盲目扩招,社会舆论就提出质疑,但是,当一校开出一个专业,并启动招生之后,要遏制这种势头,十分艰难。对学校来说,缩小招生规模,既影响学校的学费收入,也影响老师的饭碗,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可能主动减少招生的;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如果这所学校是一本或者二本招生,缩小招生规模,直接影响到当地的一本升学率、二本升学率。就这样,一些就业情况不乐观的专业,依旧大规模招生。

 

教育部门曾针对这种情况,对大学专业提出就业率要求,规定就业率低的专业减招或者停办,可是,这种行政性的要求,解决不了问题。众所周知,就业率就由学校自己统计并上报教育部门发布的,要弄出漂亮的就业数据,实在太容易,而从学校办学角度分析,对于不同的学校,是不能用单一的就业率指标去评价的。结果是,在教育部门提出的就业率要求下,各校的就业数据越来越高,可大学生的感觉却是就业一年难胜一年。

 

与大学生就业难相随的,还有日益升温的考研热,今年,我国考研人数达到180万。有舆论批评大学生选择考研很盲目,没有学术理想,只把考研作为就业的避风港。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选择考研,完全是出于无奈——无法找到工作,只有把考研作为一条出路,更何况,在我国“学历社会”,高学历者得到的发展机会要比低学历者多。有意思的是,教育部门和高校,也把研究生教育作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出路之一,虽然研究生培养质量遭遇质疑,可是,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走高。这是典型的“延迟”就业难的做法,在最初几年,这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部分大学毕业生可以推迟两年、三年再毕业找工作,可是,时间一久,这些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积累的问题就显现出来。如果这种发展教育的思路不变,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此后若干年,年年都会是最难就业难。

 

针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教育部还发文要求直属高校在招聘用人时,不得限定985、211高校,这被认为是为毕业生提供平等的就业环境。我不认为这一规定能在高校招聘用人时得到贯彻,最多起到把“明规则”变为“潜规则”的效果——有学校以前明目张胆提到要招985、211高校毕业生,现在则在招聘过程中暗中执行这一规定。把大学分为“985”、“211”,“一本”、“二本”、“三本”是制造就业不公平的根源所在,如果教育部门要倡导就业公平,就应该清理一系列教育歧视性政策。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的分层次、分等级密切相关。首先,这让很多大学只在乎自己的层次、等级,却不关注办学质量和特色,一所学校公关政府部门把自己升格为一本招生,远比在二本踏实办学得到的实惠多,比如招生分数马上就可以提高;其次,这把学生上大学的追求,引导为在乎学校的学历、身份,而不是获得货真价实的教育,我国一些二本院校、三本院校现在沦为考研基地,以及一些高职院校,把学生专升本作为办学目标,这种办学,能向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吗?

 

所以,眼下的最难就业,从未来发展分析,还不是最难。面对就业难,不能再制造新的学历泡沫,而该是让“文凭泡沫”破灭的时候了,只有去掉“学历泡沫”,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才有可能好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