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熊丙奇
熊丙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654,916
  • 关注人气:85,3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识教育应慎以学生选择定专业生死

(2011-05-01 07:19:06)
标签:

杂谈

上海2011年高考生源大战密集开战,430日将是校园开放日最为集中的一天,高校纷纷公布改革和招生计划。上海大学26日宣布,该校2011年本科招生将按大类招生,并实施通识教育,对一些少有问津的专业、就业市场不景气的专业引入淘汰机制。(东方早报427日)

 

按照上海大学的规定,第一学年学生无专业身份,统一在社区学院学习和住宿。在第一学年末实行以竞争机制为主导的专业分流,学校通过分流时在各院系招生计划的分配中引入市场机制,由学生的选择来决定院系专业的发展甚至去留。与此前一些学校推出的按大类招生相比,上海大学的不分专业招生,无疑更进一步,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与素质,也有利于学生通过认识、了解大学,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避免了高考填报志愿时,由于不了解学校专业以及担心退档而填服从调剂,进而被调剂到自己完全不喜欢的专业的情况。但是,其根据学生的选择,来决定一些专业的生死的做法,却值得商榷。

 

表面上看,这是实行市场机制——没有学生选,或很少学生选,专业自然要被淘汰,但问题是,学生的选择是否完全理性?专业的开办,应该完全由招生、就业情况决定吗?在近年来的招生咨询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自己的专业兴趣,也没有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他们选择专业,大多凭感觉,盲目追逐所谓的热门,这种情况,能否在上完大学一年级时,有明显的转变很难说。据笔者所知,一些已经实行换专业政策的大学,在大一下学期换专业时,也存在学生盲目选择所谓热门专业的情况。照此情形发展,一些基础学科,或被大家认为是就业中的冷门的学科,很有可能不受学生欢迎。那么,这些学科是不是就要被淘汰呢?反之,那些学生选择踊跃的专业,是不是就要大力发展呢?

 

去年,中国青年报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发现,虽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浪潮中,亟需大量工程科技人员参与建设和科研。然而,目前的实际状况却是一流学生学财经(最热是金融),二流学生学高科技(如计算机),三流学生学(传统)工科”——大量拔尖学生不再投身艰苦的水利水电、测绘地矿等工科专业,而是涌向金融、银行、法律等有名有利的热门行业,争当光鲜亮丽的白领金领 20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高考状元中,每6名状元至少就有1人在清华大学的经管学院。对于学生的这种选择,大学一方面要尊重,而另一方面,则应该分析其中的具体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

 

首先,在大学一年级中,应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同时充分了解学校的各学科、各专业信息,以使大学生们的选择更为理性;其次,对于一些就业情况并不好、但对于国家发展来说极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专业,学校应加大扶持力度,吸引学生选择,不能从单纯追求就业率的角度,借学生不选这些专业,而将这些学科、专业淘汰出局。

 

需要指出的是,上海大学明确提出实行通识教育,而通识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不以就业为导向,而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那么,以学生的报考选择(背后的很大因素是就业前景)定专业生死,不是背离了这一教育定位吗?——一所学校的办学要取得成功,明确与一以贯之的定位尤为重要,否则,就会在具体办学中左右为难,进退失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