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被新浪“文化博客”首页推荐


朋友阿刚是初三年级的班主任,为自己的女学生小敏不见了而伤透了脑筋。他向我大倒苦水,因为,学生家长正找他要人呢。
与小敏同时“失踪”的还有隔壁班的男生小春。
要说小敏“失踪”,班里的同学不会感到惊讶,因为小敏长得漂亮,酷爱打扮,平常不爱学习,时常旷课,迟到更是家常便饭。小敏还多次扬言要“远走高飞”,“外出打工”,只是因为年龄太小,刚刚过了15岁,下不了决心,才没有离家出走。但小春的出走却让人怎么也不敢相信。
小春是学习的尖子,全年级学习的“领头雁”,尤其是英文非常突出,初中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能看英语原声电影和英文原著了。小春的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很优秀,几乎没有偏科。除了学习让老师和家长省心外,小春还是个老实本分的孩子,从不惹是生非。他的出走,引起了同学和老师的议论纷纷。
阿刚告诉我,根据同学们的反映,有人发现小敏和小春开始“谈恋爱”了。几天前,还有同学向老师反映,说小敏在上晚自习时,到小春那班的窗户边,向小春扔纸条,纸条上写着“带我私奔吧”等内容。
同学们反映小敏的事,老师们不愿意管;同学们反映小春的事,老师们不相信。现在,人不见了,“私奔”成了事实,怎么向学校和家长交待呢!看到阿刚愁眉不展,我也没有办法。
我不知道如何帮助阿刚,只有将这一事件写出来,希望能引起其他家长和学校的重视。
家庭教育一直是摆在家长面前的重大难题。小敏的家庭比较富裕,父母在当地做着生意,平常忙得顾不过来管她。小春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小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母也管不着他。家庭环境的不足和父母管教的缺乏,让两个孩子逐渐偏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而老师对好学生的袒护、对差学生的放弃,也是导致学生离家出走“私奔”的原因。
当前的农村家庭中,许多父母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重任交给了上一辈,形成了隔代教育。在农村,祖辈们的文化程度相对偏低,许多人还是文盲,他们不懂得如何教育孙子、孙女;有的爷爷奶奶也只是担当了“保姆”的职责,对孩子不管不问。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他们发现不了,更解决不了。学校也缺乏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加之学校重视升学率,老师的奖金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因此,导致老师们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其他的一概不管不问。
看来,要加强打工子弟学校建设,让孩子能随父母生活和学习;学校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以成绩论“英雄”,淡化升学率。这样,也许能让阿刚们不再愁眉不展、提心吊胆,也才能尽量避免花季少女“私奔”事件。
正是:
花季少女头发昏
跟着同学去私奔
学校教育重素质
不要隔代育儿孙
注:人物均为化名,题图与内容无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