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罗飓教育吧
罗飓教育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79,186
  • 关注人气:8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作,为内心的生活作证

(2017-12-07 08:06:01)
分类: 散文集《跟生活做朋友》

创作,为内心的生活作证

——罗金川散文集《跟生活做朋友》序

詹昌政

  “文学青年”曾是一种荣耀,代表着上进、才情和名气。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个“文学青年”的业余生活是:买书(本地买不到就邮购)、读书(读文学,读哲学,读电大,特别是读文学创作的函授)、创作文学作品、办文学社、出油印刊物、隔几天就投稿……天天在期待作品发表的焦灼中度过,收到了退稿信,因为编辑回复的只言片语而激动好多天。

  那是个青春狂热的年代!那个时代的青年在文学中生活,在创作中成长!诗,小说,散文……多少个夜晚写下的文学手稿,一页一页,都成了人生的足迹或台阶。当然,许多文学青年也因了文学,成就了姻缘!哦,“文学青年”,简直就意味着是“有志青年”!

  俱往矣!当网络的时代来临,文学不再是美丽的梦了,创作也降低为写作:只要会打字,文字就会成行,而成行了的就是“诗”了;成行而又成段的,当然就是“散文”了。敲击键盘等于写作,这样的作品当真是脱口而出,出手成章,甚至轻轻一点击,“大作”就发表在网络的各大论坛上了。几乎是同时,读者的评论也出现了,叫好也罢,叫骂也罢,只要不点击,它就沉了下去,杳如泥牛入水没了消息。是的,一切如同生活,速成,也速朽。

  但是,至少不必再看编辑的脸色了。不,网络的时代,谁都可以当编辑(版主),甚至当总编辑(总版主);若是开个博客,简直就像拥有了个人出版社。于是乎,生活有了两个空间:网上的和网下的,或者说是虚拟的和现实的。从怕动笔到爱动手,从笔尖到指尖,写作空前地热闹起来,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网络文学”一时成了“垃圾文学”的代称。但是,当大量的新老“文学青年”冲进网络,“网络文学”很快就成了“文学在网络”。是的,网络只是个工具。文学还在创作着。创作着,为内心的生活作证。

  在这样演变的历程中,罗金川先生是他那一代人的急先锋:求学时,他就做着文学梦;工作后,他读诗歌函授,办校园文学社,写诗,写散文,写小说,在天南地北的报刊发表作品。如今,当开博成为时尚,他的“罗飓教育吧”(http://blog.sina.com.cn/luoju)被推荐为新浪教育十大榜样教师博客。“中国教育百家姓”、“鲜花盛开的教育”、“满地的教育故事”……一系列的博客文章引人注目,有出版社与他商议出版事宜……

  已经出版的这部散文集,见证着罗金川先生青春岁月的风采。诚挚,好奇,多思,恢谐,执著,如一线泉水经过林下,在喧嚣中平静,在繁杂中单纯。他的散文不是风花雪月,而是柴米油盐——他所写的是他的生活,而且是他心灵的生活。他展现的是他的生存状态或人生际遇,我们感触到的却是他敏感而富于悲悯的心灵。这是正确的:作家不是生活在真空,不该蜷缩在象牙塔,要对生活说话,特别是要对当下的生活发言,而且还要高于生活,让血气和灵气贯注于作品之中。读他的散文,时常能读出多样的人生况味,读出疼痛或愉悦。这样的作品是鲜活的,挥发着强烈的生命气息,让人看见灵魂的肖像,听见内心的动静,产生共鸣。

  有人喜欢思考,认为文章没有思想就没有深度;有人嘲笑哲思,认为所思无非拾人牙慧。而金川感兴趣的是把事说完。他要说的只是那件事,意味就由读者去品寻了。因为都是自己的经历,因而新奇、独特,有吸引力。在金川看来,创作是因为有话要说,所以“写什么”是不必寻找的,它已成内心的一种冲动,时时怂恿着自己动手,一吐为快;至于“怎么写”,某种题材只适合于某一种写法,多样化也因此产生,如果生搬硬套,那就僵死了。所以,他的语言或简洁明快,或委婉舒缓,或质朴,或诗化,都是为了能更贴切地表达,同时也显示,经过多种笔墨训练之后,他已能够挥洒自如。读他的散文,我们能明白他灵感的由来和构思的形成,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难得的范文。也许,这与他当语文教师,强调写身边人和身边事有关?

  我喜欢金川的散文,是因为它好读、有味。好读在于流畅,在于内容有吸引力;有味在于语言多姿,在于旨趣耐品。但是,当网络覆盖了生活,我担心文学创作会陷于共性,面目从此模糊。

那么,跟生活做朋友,听从内心的召唤,保持尖新和锋锐吧:就像罗金川。

 

                  2007年秋 于闽中三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