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市不要激发人性之恶

(2013-06-23 08:51:01)
标签:

ipo改革

不作恶原则

权证

全流通

分类: 政策@股市

这三年工作太忙,股市的毛病明白而且简单,自己又不具备祥林嫂的品质,管理层也越来越没有采纳民意的雅量,所以,写股市的文章也就越来越少了。

 

最近IPO又开始搞新的一轮征求意见,不过又是走走形式,换汤不换药,为新一轮圈钱找个合法性的理由而已,若是真跟证监会较真,不免会有面对中国足协式的愤懑,自己给自己添堵。

 

然而一个湖南人,面对涉及如此众多国人利益的事情,一句话不说,也不是我的性格,因此接连写了《中国股市的病根 2013-05-26 08:02 》、《IPO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方向 2013-06-12 08:19》、《管理层不能再当运动员 2013-06-16 19:15》、《一招就让新股价跌一半 2013-06-18 21:38》等几篇文章,将2009年提出来的用权证引导新股发行全流通预期的方案从各方面再说了一遍。这同时也是一个更深入的思考过程,对中国股市到底要建成怎样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应该说,本轮改革意见,有关发行人要对减持时价格做出承诺,其实也是权证的另外一种表述形式,即一年或三年后,认沽价不低于发行价,有了一个保底。但是这件事情本身是违背市场常识的,如果预测都那么准,我们何必把计划经济改成市场经济?

 

资本市场最好的一个功能,就是通过买卖双方“持续地交易,形成一个相对均衡的价格,引导资本进而带动资源向高回报的行业和公司流动。这个价格一定是多次反复博弈形成的,才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公司价值,一锤子买卖无论水平有多高,定价偏离公司真实价值和买卖双方力量的可能性都很大,这是IPO询价之所以难的地方。对内地股市来说,由于散户占比多以及机构散户化的特点,炒股票只看眼前,尽管一年或三年后可交易数量会翻几倍,但不见棺材不掉泪,必须等到全流通了,不管是机构、还是散户,才想到我们交易的是公司全部的股票,如果价格太高,大股东会胜利大逃亡的!中石油从48块多,跌到今天不到8块,业绩其实变得不多,经营质量有所改善,垄断性甚至加强,反映的问题更多还是针对可交易数量的不断增大,而对股价进行持续的纠偏。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证监会为何想不明白?因为他们从来不将自己的钱财拿出来放在市场上去验证,法律上也禁止他们炒股,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口,使得内地证券市场成了极少数的外行指挥内行的行业,照搬外国的做法,使得内地市场完全成为一个附庸,未战先败!

 

在新股发行和上市交易的第一天,就引入认沽权证和认购权证,目的就是让公司股票完全流通以后才反复博弈的过程,从询价起、上市第一天起就开始进行,持续地交易,第一天就看到全流通的棺材板。利用市场的机制自动解决新股首日定价过高的问题。

 

侯宁老兄担心,权证之前在股改时害人不浅,现在再次推出,恐怕要害更多的人。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也是证监会宁愿让发行人承诺这种行政干预的做法,而不愿引入权证的深层原因,毕竟上一次监管者和交易所,还是有很大的责任的,至今仍然有一堆人在维护权益,只能说证监会很心虚,不敢引火烧身。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权证本身并不是害人,而是监管者的执政原则,导致了上一轮股改中,权证害了人。这个原则就是:我们是鼓励人性的恶,还是鼓励人性的善!

 

对于市场中的每一个人来说,他的善恶其实是不重要的,但是作为顶层制度的设计者和监管者,市场是扬善还是惩恶,却是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从2005年股改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是反对利用权证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权证减轻了大股东的责任,非流通股转为流通股,获得了流通性溢价,而没有对溢价做出对价补偿,相当于零成本实现全流通;二是权证的专业性较高,相当于是忽悠,很多人认识不足,会遭受不必要损失;三是权证的交易规则,明显是鼓励投机,相当于在股市里开了红灯区。(有心人可以搜一下我关于权证的博文,大约有上百篇提到,在这上面没有把持住自己,赔过十几万,算是呛过水,应该还是可以谈点体会的。)可以看出来,逃责、忽悠以及鼓励投机,更有后来无节制地创设抢钱,这些都是在奖励人性中的恶,最终权证搞得怨声载道,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经过更多的了解和思考,特别是交过十几万的学费,我对权证的认识加深了,关键看你怎么用!涉及到你对中国内地股市的基本关系和矛盾的认识。比如说,为什么权证就可以T+0交易,涨跌幅加大?原因就是利用人的贪婪,少给流通股溢价,让他们看到暴利机会,从而同意权证方案。比如说权证为什么可以无限制创设?原因是投机气氛太浓,泡沫太大,给券商们一个暴利的机会,还是利用交易者的不成熟和贪婪。

 

如果用权证去解决新股发行定价偏高的问题,我们就一定不要偏离这个靶心!交易的基本规则应该完全与股票一致,同样是T+1,涨跌幅不超过10%,无论是认购权证、还是认沽权证,一定要以公司全部股票数量为限。把圈圈划定,你还怕什么呢?引入权证,唯一的作用,就是将非流通股流通后才开始进行的股价博弈,提前到询价和上市首日即开始,充分的博弈总比不充分的博弈更能反映公司的真正价值,到今天,管理层这点共识应该有吧?

 

什么T+0,放开涨跌幅,这些虽是发达国家的做法,但是在中国现阶段是不适用的。原因两点:一是散户占大部分和机构散户化思维,整个操作情绪是冲动的,涨多了停一停,当天买的不能卖,让买卖双方都冷静一下;二是现在个股做空的机制缺乏,做空的理念没有培育成,股价博弈还是不充分的,高估的系统性风险较大。

 

面对新股发行价和上市交易价过高的问题,权证按股票同样的交易规则,再加上新发股票均采取同样的方案,权证供给量显著增高,不至于引发权证爆炒。而现在交易系统的信息化程度如此之高,亦能满足交易的需求(如果不能满足,全流通时怎么办)。

 

退一万步讲,即使权证方案会有一些副作用,但相对于新股发行即是暴利,从而激发大家争先恐后造假上市这种大恶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新股发行定价过高,上市价更高,这是中国股市的万恶之源!两害相权取其轻,即使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为了中国的长远健康发展,利用权证来破解新股定价难题,也是一个相对更加完美的解决方案!

 
发动IPO改革的原因最多可选1项
发起时间:2013-06-23 11:00    截止时间:2013-08-23 08:00    投票人数:0人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投票已截止
最后投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