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po改革不作恶原则权证全流通 |
分类: 政策@股市 |
这三年工作太忙,股市的毛病明白而且简单,自己又不具备祥林嫂的品质,管理层也越来越没有采纳民意的雅量,所以,写股市的文章也就越来越少了。
最近IPO又开始搞新的一轮征求意见,不过又是走走形式,换汤不换药,为新一轮圈钱找个合法性的理由而已,若是真跟证监会较真,不免会有面对中国足协式的愤懑,自己给自己添堵。
然而一个湖南人,面对涉及如此众多国人利益的事情,一句话不说,也不是我的性格,因此接连写了《中国股市的病根
应该说,本轮改革意见,有关发行人要对减持时价格做出承诺,其实也是权证的另外一种表述形式,即一年或三年后,认沽价不低于发行价,有了一个保底。但是这件事情本身是违背市场常识的,如果预测都那么准,我们何必把计划经济改成市场经济?
资本市场最好的一个功能,就是通过买卖双方“持续地交易”,形成一个相对均衡的价格,引导资本进而带动资源向高回报的行业和公司流动。这个价格一定是多次反复博弈形成的,才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公司价值,一锤子买卖无论水平有多高,定价偏离公司真实价值和买卖双方力量的可能性都很大,这是IPO询价之所以难的地方。对内地股市来说,由于散户占比多以及机构散户化的特点,炒股票只看眼前,尽管一年或三年后可交易数量会翻几倍,但不见棺材不掉泪,必须等到全流通了,不管是机构、还是散户,才想到我们交易的是公司全部的股票,如果价格太高,大股东会胜利大逃亡的!中石油从48块多,跌到今天不到8块,业绩其实变得不多,经营质量有所改善,垄断性甚至加强,反映的问题更多还是针对可交易数量的不断增大,而对股价进行持续的纠偏。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证监会为何想不明白?因为他们从来不将自己的钱财拿出来放在市场上去验证,法律上也禁止他们炒股,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口,使得内地证券市场成了极少数的外行指挥内行的行业,照搬外国的做法,使得内地市场完全成为一个附庸,未战先败!
在新股发行和上市交易的第一天,就引入认沽权证和认购权证,目的就是让公司股票完全流通以后才反复博弈的过程,从询价起、上市第一天起就开始进行,持续地交易,第一天就看到全流通的棺材板。利用市场的机制自动解决新股首日定价过高的问题。
侯宁老兄担心,权证之前在股改时害人不浅,现在再次推出,恐怕要害更多的人。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也是证监会宁愿让发行人承诺这种行政干预的做法,而不愿引入权证的深层原因,毕竟上一次监管者和交易所,还是有很大的责任的,至今仍然有一堆人在维护权益,只能说证监会很心虚,不敢引火烧身。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权证本身并不是害人,而是监管者的执政原则,导致了上一轮股改中,权证害了人。这个原则就是:我们是鼓励人性的恶,还是鼓励人性的善!
对于市场中的每一个人来说,他的善恶其实是不重要的,但是作为顶层制度的设计者和监管者,市场是扬善还是惩恶,却是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从2005年股改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是反对利用权证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权证减轻了大股东的责任,非流通股转为流通股,获得了流通性溢价,而没有对溢价做出对价补偿,相当于零成本实现全流通;二是权证的专业性较高,相当于是忽悠,很多人认识不足,会遭受不必要损失;三是权证的交易规则,明显是鼓励投机,相当于在股市里开了红灯区。(有心人可以搜一下我关于权证的博文,大约有上百篇提到,在这上面没有把持住自己,赔过十几万,算是呛过水,应该还是可以谈点体会的。)可以看出来,逃责、忽悠以及鼓励投机,更有后来无节制地创设抢钱,这些都是在奖励人性中的恶,最终权证搞得怨声载道,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经过更多的了解和思考,特别是交过十几万的学费,我对权证的认识加深了,关键看你怎么用!涉及到你对中国内地股市的基本关系和矛盾的认识。比如说,为什么权证就可以T+0交易,涨跌幅加大?原因就是利用人的贪婪,少给流通股溢价,让他们看到暴利机会,从而同意权证方案。比如说权证为什么可以无限制创设?原因是投机气氛太浓,泡沫太大,给券商们一个暴利的机会,还是利用交易者的不成熟和贪婪。
如果用权证去解决新股发行定价偏高的问题,我们就一定不要偏离这个靶心!交易的基本规则应该完全与股票一致,同样是T+1,涨跌幅不超过10%,无论是认购权证、还是认沽权证,一定要以公司全部股票数量为限。把圈圈划定,你还怕什么呢?引入权证,唯一的作用,就是将非流通股流通后才开始进行的股价博弈,提前到询价和上市首日即开始,充分的博弈总比不充分的博弈更能反映公司的真正价值,到今天,管理层这点共识应该有吧?
什么T+0,放开涨跌幅,这些虽是发达国家的做法,但是在中国现阶段是不适用的。原因两点:一是散户占大部分和机构散户化思维,整个操作情绪是冲动的,涨多了停一停,当天买的不能卖,让买卖双方都冷静一下;二是现在个股做空的机制缺乏,做空的理念没有培育成,股价博弈还是不充分的,高估的系统性风险较大。
面对新股发行价和上市交易价过高的问题,权证按股票同样的交易规则,再加上新发股票均采取同样的方案,权证供给量显著增高,不至于引发权证爆炒。而现在交易系统的信息化程度如此之高,亦能满足交易的需求(如果不能满足,全流通时怎么办)。
退一万步讲,即使权证方案会有一些副作用,但相对于新股发行即是暴利,从而激发大家争先恐后造假上市这种大恶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新股发行定价过高,上市价更高,这是中国股市的万恶之源!两害相权取其轻,即使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为了中国的长远健康发展,利用权证来破解新股定价难题,也是一个相对更加完美的解决方案!

-
0(0%)
-
0(0%)
-
0(0%)
-
0(0%)
-
0(0%)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