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金融安全人民币国际化国际板股市杂谈 |
分类: 宏观经济 |
中小企业似乎又在告急,江浙的高利贷利息除非卖毒品,才把利息赚得回来。央行的报告显示,住户存款减少了4000多亿,有媒体分析,这些钱都跑出来放高利贷去了。
看了下央行的货币统计数据,今年4月底的M0同比增长超过14%,绝对数量5832亿,不够加两次存款准备金率,而实际加了五次。央行正在一如既往地用降低货币效率的方式,来收缩市场的流动性,正如我们的外储。因为担心投资风险,所以宁愿买低收益的债券,坐看巨额美元债券贬值。
从总量上来讲,广义货币增长了15%,10823亿,似乎仍然增长(我一直不清楚,中国的货币以一个什么基准来决定其发行多寡),但考虑到5次调升存款准备金率,直接锁定17500亿,乘数效应下,相当直接从市场中抽走约8.75万亿现金,相当于去年同期M1的三分之一。
同时,股市今年前5个月共融资4384亿,香港人民币存款由去年底的3100亿,到4月底达到5100亿,净增2000亿,这些钱,都相当于把原先流动中的钱,变成了暂时国内的死钱,降低了实际的流通量。另有那些用于进口贸易结算的人民币,以及纯赌人民币升值的热钱,相当于都减少了货币流通量,反过来,又刺激了人民币的需求,使之继续升值,形成正的激励循环。
更大的吸金黑洞是房地产,虽然中心城市的房价涨幅停滞,但是由于比价效应的影响,二、三线城市在跟风上涨,这将消耗巨量的资金。由于房地产具有官商勾结、准入门槛低、暴利等特征,虽有中央强力调控,但抱侥幸心理的地产商不在少数,这次,他们仍然想靠硬扛来度过难关,房地产业内的存量资金不仅没有出来,还需要补充增量资金。
总共的资金大饼就那么大,地产商切一块、股市融资切一块、对外贸易切一块、赌人民币升值的热钱再切一块,再加上央行锁到保险柜里的那些钱,留给中小企业的所剩无几。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去借高利贷运营。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第一,要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调控的力度,特别是要加快监督各地的保障房建设进度,加快推进物业税或房产税征收改革。只要房价开始松动,打破僵局,地产暴利消失甚至出现亏损,现在的货币容量维持国内经济运转应该是够的。房价下来了,失去了涨价标杆,通胀就会下来,这是我的基本判断。
第二,进一步改革新股发行机制,特别是对超募资金额度和用途的限制,防止某些公司把钱圈来了放银行吃利息,降低了资金的效率。新三板虽然对资金会造成分流,但还是要比较坚决地去推,让那些规范运作的中小企业也有一条生路。死一批中小企业并不可怕,真正的好企业必须要经过经济周期的甄别,才会活得更长久。
第三,继续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国际板开张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应该早开。不要怕股市下跌,当年股改时还大跌呢,后来不一样涨起来了?把国际公司放进国内,让外国资本家口袋里也装点人民币惦记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就加快了。大型蓝筹的市盈率都在10以下了,难道其盈利能力还怕老外的竞争?把国际公司挡在国门之外,让人老觉得他们就是好的,无助于增强国人自信心。
第四,适当放缓提升存款准备金率的频次,也尽量不要再加息了,先要看一看。中国人不要太傻,钱只有流动起来才创造价值,而流动,一定要让各行各业都有发展的机会,而不是让房地产一枝独秀,最终成为经济的毒瘤。除了简单地将钱锁到银行之外,还需有更多的结构性手段,将钱用到更需要的地方。银行体系的进一步改革可能要把这作为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