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银行建行资本充足率金融战争股票 |
分类: 观点交锋 |
农行上市,光大上市,工行、建行、中行的再融资紧随其后,股指就被这些所谓的“利空”压制着,在一个相对的底部反复震荡。
几大银行的中报出来后,市场中存在很多质疑的声音,以工行来说,一边是半年就赚了840多亿,一边是通过可转债和配股再融资700亿,银行到底是在唱哪一出?
很简单的一件事情,被某些砖家一通瞎解读,不管具体的理由是什么,反正银行背后很可能全烂掉了,得不停地靠从市场上圈钱才能维持。
这些砖家们难道不管央行行长说什么的么?
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央行的行长说过,美国的金融危机并不是中国储蓄率高的错,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实行顺周期管理,即越是好的时候,资本充足率得越高。这样的一句话,把所有的事情都给解释清楚了。
本来充足率只需要8%就行了的,现在提到12%,靠自身的积累当然是一方面,但是如果竞争对手除了积累,还通过再融资来提高资本,其他的竞争者一定也会去再融资。
谁不融资,就意味着它主动放弃了政策所给予的垄断性利润!
这么简单的问题,砖家们把它想得如此复杂,我们怎么去跟人打金融战争啊?!
记得建行刚上市的时候,我就和人论战过,银行是不是贱卖了?当时那些所谓的业内人士的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国有行内部已经差不多烂透了,卖多少都显得高。但是我当时就敢讲,建行上市后的年增长率不会低于30%。后来的结果恰恰证明了我的判断是正确的,而且超过了我的预期。
很有意思的是,当时侯宁兄和我站在一条战壕里边,现在他把农行称之为脓行。理科背景的人搞文科搞久了,看来也是容易变的。
中国的银行赚钱模式,在建行贱卖的时候我就说得很清楚,人民的低息存款被政策赋予这些银行高息放贷,别的人要这样干就会被判死刑,你说它们能不赚钱吗?第二点就在于银行巨大的网点和客户群,中国估计有8亿人有银行账户,每个人在至少三个银行有账户,每个账户一年收10块钱的账户费,就是240亿的市场总值,还不讲什么别的跨行转账、查询之类的收费。
如此明白的赢利模式,老外们看得比中国人自己都清楚,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整体的金融意识差得惊人,那些砖家们功不可没。
叶檀新写了一篇文章,说什么北京农商行的被骗贷问题,这是中国的银行普遍会碰到的问题,特别是在它们没有上市的时候。曾几何时,这些新闻的主角可是中行和建行,现在呢?我们不能这么早就把当初推动银行上市的初衷给忘了,被老外忽悠走了上万亿,还是会有点效果的。
强烈地建议财经节目主持人问砖家们银行方面的问题时,私底下先考察一下他们,是否先看了几大行的中报。连报表都不看就在电视上大放厥词,这砖家也当得太轻松了。
转一个相关的文章:
顺便做一个调查:看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
0(0%)
-
0(0%)
-
0(0%)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