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醒客
醒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01,262
  • 关注人气:2,6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媒介延伸与社群结构

(2012-05-24 23:47:59)
标签:

麦克卢汉

地球村

蝴蝶效应

部落

延伸

it

分类: 互联网观察

互联网老兵段永朝提了个问题:数字人群的「部落化」、「小众化」是否在真实发生?这一变化会对商业产生什么影响?http://blog.thinkeropinion.com/wp-includes/js/tinymce/plugins/wordpress/img/trans.gif

地球村、部落化、小众化等是麦克卢汉《理解媒介》最有想象力的观点, 也是电视时代想象的精彩未来,今天看来,这个推论可能会有问题。

先假定成立,看看有什么矛盾:

地球村,如果理解成全球人好像生活在一个村子里重新回到部落时代,这是“媒介是人的延伸”思路的 “合理”顺延, 但是,地球如果真是全球人民因为电力迅捷传递而成为的、一个“压缩”版的村庄,结果未必是人们喜欢的。

你认识的所有人,他们的窃窃私语一句不漏随时都能灌进你的耳朵,想象一下我们已经垃圾成山的微博首页,我们对这样的“千里听”没有一丝不安吗?

且不说互联网时代,就说电视、电话出现之后,人们在部落化了吗?看上去没有太大问题,电视信号能够瞬时将千里、万里之外的画面送到眼前,分隔在各地的人们似乎瞬时回到部落时代,做到“面对面”聊天。

显然,这只是看到了直观性的一面,如果地球上只有两三个人,看不出推论有什么问题,可是,如果成百上千你认识的人,都要跟你沟通怎么办?你当然可以把他们通过电信号“召集”到眼前回到“部落”,问题是,你认识的人他们之间并不都认识,这个硬凑出来的“部落”显然已经与想要“回到”的原始部落不一样了。

今天,当电话、网络都普及了的时候,我们真的感觉自己生活在洋溢集体温馨的原始部落里吗?真实的情况是,宅成为了更流行的名词,信息化的部落并没有像麦克卢汉说的那样,让你回到一个群体化(至少思想上)的部落生活中, “宅”文化显然是对“部落化”预测的嘲弄。这要求人们用更多的维度去理解媒介。

问题出在哪儿呢?任何力量都有两面性,媒介是人的延伸,同时也是环境的延伸,单个个体的各种便捷性,如果从自己之外考虑,就是各种对自己的骚扰。

如何理解媒介是环境的延伸?

轮子的发明,工业化开始,轮子不仅仅完成分隔很远两地的村庄交换产品的需要,也促进了集市与城镇的出现。

开始不固定交换物品的场所,然后逐步定居在一起,形成城市,显然,城市不是人的延伸,而是环境的延伸。城市是森林部落、农业村庄之后,人类生活环境的延伸。

当人穿了衣服之后,不仅仅因为多了层“皮肤”更能避寒,衣服也能给人提供不同的触觉,棉布、化纤、皮草带给人的感觉不同,不只是让人不被冻死,更多地,人能够冬天出来打猎,不必再随着季节进行迁徙,人通过延伸自己而让生活的环境得到延伸与改变。

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组织预测:

媒介系统从传播转向互动是最重要的技术性变化,技术促进传播从非对称传播转向对称传播,传播价值将从传播个体转向传播系统,认识到这点很重要,意味着,传播价值在系统中的体现,不等于其组成的各部分或者个体的总和。

因此,未来的社会结构是以个人为中心,通过直接以及间接(多度关系)组成的无边界群,姑且称为社会群。

无边界社会群除了传统的直接传播之外或许具有以下特征

次传播:即传播是依层级带动的,如果直接从信息发出者接收信息,叫首次传播,中间通过一个节点从信息发出者接收信息,叫二次传播,依此类推,三次传播…n次传播。

去中心:机械时代的公众传播是有中心的,公共信息发布由专门的公共新闻社、公共团体发出,互联网时代,传播完全可能源于一个普通人,并以他形成传播中心,因此,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是去中心的,所谓去中心,并非无中心,每一次传播的信息发出者就是中心,去中心意指去掉静态固化的中心,而由传播本身的中心引导,因此,也可以叫多中心。

权力转移:部落广场、广播传播、聊天室传播,传播力主要取决于发出者,而无边界传播,传播力取决于各传播节点,传播权力从传播中心转移到分散的节点。

蝴蝶效应:互联网传播具有蝴蝶效应,一条不起眼的信息,在未来可能引起一场大流行,而且,流行并不决定于大的媒体机构,完全可能来自于势单力薄的个人。

对商业社会未来的影响:

未来,社会的固定结构将会被打破,变得更加“柔软”。

互联网下,企业的存在方式将会改变,固定的企业、大企业将越来越少,人将是社会化的,工作协作方式将更加灵活、扁平化,随着企业以及社会结构将向以人为中心演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