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晓舟同志
晓舟同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99,557
  • 关注人气:2,5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似自杀实为公权滥杀

(2017-02-13 08:30:00)
标签:

开房

个人信息

隐私权

泄密

监视

分类: 灯下漫笔
                      看似自杀实为公权滥杀

 

前不久,浙江。据报道,黄某缪某,因行政审批事项受阻,迁怒于工商干部王某,他们通过当派出所副所长的缪某之兄,从公安内部电脑上査出王某开房记录,并截图在网媒上曝光,使王某舆论压力卧轨自在我来,条消息色新闻了,应懂得,折射一个社会问题——公民个人信息外泄后果不堪设想。

当今社会,在科技进步推动管理信息化的同时,公民私人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小区有监控,车库有监控,单位有监控,路上有监控,酒店宾馆有监控,车站码头有监控,客车出租车有监控,公园图书馆有监控,我们周围有数不清的摄像头,时刻在窥视着每个人的行。据说,还有更厉害的监视手段:通过测试手机信号,能锁定一个人的所在位置;即便呆在自家房间里,料不定高倍望远镜瞄着你。

我们知道,监控设大多掌握在公权部门,对防火防盗、保安维稳具有积极作用。但一旦身在公权部门的人滥用职权,它便成了侵犯公民隐私权的工具。去年发生在三亚的事情人们退休在海边浴场被城管野蛮执法收去衣服,便沿街行,裸身去市府投诉,体报道响,不料转,有人点,调取路况监控,中途打过出租车、途经家中没添衣服,倒打一耙,刁民。

如何看待公民人信息外泄?也许有人会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正派人大可不必在意。这话看似有道理,只要坐得正行得监视吧,我无所谓,不在乎。但我想问,有人“敲门”,欢迎事,或多或少的秘密路吃骚,都在别人的监之下,你感到自由

据我所知,司法部门对一个人实行监视,行话叫“上手段”。这种手段,通常限于刑事案件的侦查,且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和保密。但现实中总些“门里人”,滥用公权却不受追责。譬如,去年三亚那上访途中的行迹,不属刑事侦查的范畴,那么是谁滥用公权调取路面监控的,是谁在网上公布这一个人信息的,追究责任了没有?至今无人问津!私自此类侦査手段,上曝光,。据报道,那个泄密的警官和取王某个人信息的黄某缪某,受到的处罚轻微。我估计,若不是他们的行为导致了逼死人后果,肯定平无事。

个人信息公民隐私,理当受到法律保护。面对无所不在的监控,政府公权部门依法加强保密管理,对滥用职权者、不择手段人信息者,必须严惩我们是人,鱼,的猩猩熊,法治的国家,让广大人民群众人监控之下,时时刻刻提心吊胆的。

                                                                                                              看似自杀实为公权滥杀


------------------------------------------------------------------------------------------------------------------ 

              文被选用在新浪博客首页“时评热点目 2017.2.13 选稿编辑:张伟 
看似自杀实为公权滥杀

                                                  看似自杀实为公权滥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