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记忆力差,很差,极差。还好,自己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已经习惯随手用笔写纸条备忘。诸如儿子需要的东西,自己待办的事情,还有家里需要买的生活用品。
清理书桌时发现有几张便笺上草草记录着孩子曾经说过的话,当然是曾经与我有所触动的。陆续整理出来,留在博客里,以便日后翻阅到,回忆就会循着文字的牵引,被重新捡拾穿连起。
(一)
正月十五的晚餐桌上,只有我和儿子两人。
看着儿子吃得津津有味,小有成就感,忍不住自恋了下。再一次提问我自己千遍不厌倦的傻问题。
“儿子,妈妈好不好?”
“恩,有时好,有时不好。”
由于眼中、心中饱含着热切的期盼,所以听到这样模棱两可的回答自然有些失望,甚至微微有些愠怒。
“那好的时候占多少?”沉住气再次发问。
“80%。”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
于是我的内心再一次感受到失落。
也许每个女人都免不了俗套,总是喜欢听那些虚伪夸张的美丽谎言。
接下来我竟有些小儿科的,带着些许不甘与挑衅的口气马上反问:“那你是不是一个好儿子?”
“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呵,这家伙还挺狡猾的!
“那你好的时候占多少?”接下去我刨根问底地问。
“我不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所以不好回答这个问题。”这是如今他回避问题惯用的小伎俩。
“那你就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这个问题。”
“不知道。”他说。
“至少在吃饭这个问题上我的表现是好的。”还没等我接上话,儿子又接着说。
“什么?你竟然大言不惭,那成功证明是我饭做得好。”我瞪圆了眼睛和儿子一本正经地展开了辩论。
“不对,你看我在你们单位食堂和我们学校食堂,吃的不是你做的饭,照样表现好,每次都吃到一粒米不剩。”
“那就说明我把你教育得好,从小注重培养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始终没有听到小人当面肯定与奉承我的话,仍然心有不甘。
“教育得好?!哼,告诉你吧,最主要的是因为我从小就听惯了你们大声地吼,必须把碗里的饭都吃掉!”
听到孩子惟妙惟肖的模仿口气,这时的我终于守不住矜持,“扑哧”笑了出来。
笑过之后心生隐约的不舍,于是又柔声叮嘱到:“儿子,以后无论在哪,实在吃不下,也不必太勉强自己,没有必要硬撑着全部消灭,习惯养成固然重要,但伤了自己的肠胃得不偿失。”
谈话告一段落。
============================================================================================== 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相关博文,点击题目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