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技术、态度与质量——快评第8届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

(2009-11-09 22:13:16)
标签:

杂谈

北京

学生影视作品展

严谨

技术

作风

态度

德国

短片

分类: 我的大学时代

    这是我第二次来观摩这个影展了,和第7届相比,这次的作品质量更加上乘,观影场面也异常的火爆,我猜想甚至都超出了北京电影学院所预计的接待规模,这一点也是预料之中的意外。预料之中的是,这个影展已经成为了中国大陆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学生作品展,甚至在世界范围内也算榜上有名;意外的是,观众数目的大量增多表明,观众的审美层次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即便是学生作品,也可以满足观众的需要,同时从侧面也反映出作品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从开幕至今,我观摩了两天的片目,大部分是国际作品,同时主办方也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国内作品进行展播。由于国内影视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以及软硬件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中国作品无法在技术上与国际作品相抗衡。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有一部美国出品的神幻片,从最后的演职员表中得知,这部短片出产自好莱坞。这就不难看出,从制作上,该片秉承了一贯的好莱坞商业化风格,毕竟他们拥有全世界最优秀的影视制作人才后备队伍以及先进的思维。但是这次展映的作品中,技术流占据了多数,我们不禁感叹当今世界影视技术以及理念的趋势正在趋于更快(镜头切换快)、更炫、更强。

    可惜的是,至今参赛的国际作品中,叙事性的不足,却成为了大多数短片的硬伤。还是拿这个美国的神幻片做例子,这部短片节奏把握的比较得体,但是故事烂俗老套,而且缺乏吸引人的元素,仅此一条,这部片子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在评委和观众中都没有太好的评价——毕竟,好莱坞永远重视的是商业性,而不是艺术性。

    更具说服力和值得玩味的是,有一部北京电影学院出品的叫做《诺言》的动画片,也参加了国际组的展映,和这个作品一同登台的有一部捷克的7分钟短动画片《错误》。两部片子相比,风格不同,内容不同,但是显然,从观众的反应来看,如果要进行PK,捷克的《错误》技高一筹——不是因为该作品技术上处理的有多么好,而是在情节设置上,它比《诺言》合理得多,也聪明得多。但是很可惜,能在情节故事上下功夫的作品,还是太少了。

    再观中国组的国内作品,汇集了内地、香港、台湾三地的学生短片。可以说,从后期技术角度讲,所有作品都无法如国际组那样丰富和富有质感,但恰恰在情节上,中国组却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先不要说这个故事是否在讲述完之后能给人们启迪,促使人们思考,导演和编剧能把一个故事通过镜头语言完整的呈现出来,就已经是个很大的成功。当然,如果这个故事能更进一步,再让人有所触动,那这个作品可以说是相当成功了。幸运的是,我看到了这样的作品,在看过北京邮电大学的这个叫做《校园攻略》的作品之后,给予它的评价不少是“抄袭”和“恶搞”,但是能把这样一个故事讲得张弛有度,同样表示着,除去中国最高等的北影中戏之流,其他二类艺术院校的学生也可以把短片做的如此精致,说明中国影视的后备人才基础是雄厚的,技术也在日趋成熟,可中国组的观看过后,却有另外一个疑问围绕在我的心中,那便是——态度问题。

    这次影展中,北京电影学院出品的一部名为《爷爷的还珠格格》的“大制作”中(小心剧透),作者描述了一段北平城国军败退的场景,令人不快的是,导演完完全全没有当时的历史常识——片中国民党军在北平败退之前就已经接到了“撤退到台湾”的命令,甚至演员所穿的军服还是抗日时期的德式军服,这实在是让人不解和困惑——虽说导演是台湾人,但是剧组竟然就这样含糊过去了,导致这些常识性的情节硬伤给这部叙事相对完整的作品压低了它的价值。这充分表明了,我们的影视从业人员,从学生时期,就不懂得培养自己更多历史文化方面的软性气质,正是这样,我们常常会在一些历史剧和史实影片中出现许多不该有的穿帮镜头和情节,这正是对历史的一种不端正和对专业的一种不严谨的态度所造成的。

    去年的影展,我就对德国学生出品的短片十分关注,其中的《米兰》也拿到了去年的国际金奖,今年也毫不例外,我也是特别关注德国影片。在观摩了几部之后,联系到之前看过的德国出品的长片,我发现,德国人不仅在自然科学和哲学上怀有严谨的态度,在电影方面他们也把这种作风以及硬朗的风格带了进来。德国作品许多都拥有着非常强硬的叙事方式和手段,往往搞得观众如同喝过伏特加一般,剧烈的酒精震荡之后免不了要细细品位一番——如果你品不了烈酒,就干脆去喝那些软绵绵的鸡尾酒吧。德国学生出品的短片就是这样风骨,他们毫不吝啬对自己浓厚烈性风格的散发,也不在乎观众是否真正能够品味这壶烈酒。但是,德国人在对作品的严谨作风上,却应该是中国的影视从业人员所应该大大学习的。

    这次德国出品了一部名叫《X射线》的短片,故事很平常(小心剧透),但是作者把视角放到了19世纪的医疗科学最前沿,通过一个医生的赌博行为和一个女士的忠诚爱情,把人们的一种功利观描绘得丝丝入扣,虽说结尾并未有什么亮点,但是德国人在剧情和各种基本视觉效果的应用方面,真的可以让我们胆寒不已——除去影片最核心的情节这个环节,你无法在镜头中找出丝毫的差错——这就是严谨的态度!

    不过,德国人缺少的,却是一种更加发散式的思维——我们现在很少能看到德国人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去描绘自己眼中的世界——或许他们过于苛刻和严谨了。但是,德国人恰到好处的极端和深刻,却是其他民族所望其项背的。

    所以,当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以及对未来做展望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要认真的学习德国人严谨的态度,要知道,永远是细节决定着一个伟业的成败——这一点,我们实在差得太多了。

 

    影展尚未结束,后事下回分解!

    第7届北京电影学院学生影视作品展感想:

          投诉你

          短片的共性——北京电影学院国际第7届学生影视作品展推荐

 

   大学第三季,新的一年,请持续关注。

    欢迎点击大学时代前两季汇总:我的大学时代

    第三季:要么改变规则,要么遵守规则

    最近推荐博文: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是对和平的莫大讽刺

                  码人

                  娱乐有余,质量不足——评《建国大业》

                  对这个时代,80后在思考些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