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毫饼】天润祥茶业-2007年生茶/评鉴 潘俊宏

(2007-07-24 18:30:25)
标签:

银毫饼

天润祥茶业

卢云

生茶

普洱茶

评鉴

潘俊宏

分类: 普洱茶玩茶/原创

【茶名】银毫饼-天润祥茶业2007年生茶/评鉴 潘俊宏

【银毫饼】天润祥茶业-2007年生茶/评鉴 <wbr>潘俊宏
【厂家规格】
■厂家:天润祥茶业有限公司
■茶型:圆茶                 ■生熟:生茶
■年份:2006年5月            ■重量:约357公克
■尺寸:直径:18.5cm  厚度:2.3cm
■包装:
筒包/竹箬铁丝 ;图字/无
饼包/薄棉纸 ;图文/银毫饼(监制 卢云 原勐海茶厂厂长)
内飞/纸(6.5x6.4cm)  ;图文/天润祥茶业有限公司(有防伪金属线)
内票/纸(13.1x9.5cm)  ;图文/银毫饼介绍.

【银毫饼】天润祥茶业-2007年生茶/评鉴 <wbr>潘俊宏

 
【 收藏品鉴 】
■茶菁:2-4级           ■工序:生茶工艺
■仓储:干仓            ■陈期:1年

【银毫饼】天润祥茶业-2007年生茶/评鉴 <wbr>潘俊宏

 

【银毫饼】天润祥茶业-2007年生茶/评鉴 <wbr>潘俊宏

 

【银毫饼】天润祥茶业-2007年生茶/评鉴 <wbr>潘俊宏


【 外型品鉴 】
■色泽:颜色/墨绿,黄绿  ;光泽/光润
■气味:轻樟香
■条索:嫩度/高 ;形状/多芽,嫩,细短 ;状态/紧结
■形态:洒面/无 ;形态/匀整,端正,棱角整齐,厚薄一致 ;松紧/适宜
 
【 汤色品鉴 】
■颜色:淡黄色
■透亮度:明亮,剔透,油光

【银毫饼】天润祥茶业-2007年生茶/评鉴 <wbr>潘俊宏

 

【银毫饼】天润祥茶业-2007年生茶/评鉴 <wbr>潘俊宏

 

【银毫饼】天润祥茶业-2007年生茶/评鉴 <wbr>潘俊宏
 
【 茶滋品鉴 】
■味道:稍涩,稍苦,苦化甘快,鲜
■水性:顺,醇,细,柔,爽,滑,厚,活,化,稠,口感层次多
■茶韵:青韵,茶性足,茶气足,醇厚,有层次变化,回
■喉韵:较甘,润      ■生津:舌下生津
■茶香:部位/上颚后段,舌面后段,咽喉  ;形容/透,扬,甘醇,纯正
■味道走向/青樟香
■留存度:良


【叶底品鉴】
■气味走向/花果香→青樟(果香)
■色泽:绿黄,软亮
■耐泡度:一般.       
■形态:匀,舒展,茎梗软韧,叶片肥厚,部份略薄,有弹性

【银毫饼】天润祥茶业-2007年生茶/评鉴 <wbr>潘俊宏

 

【银毫饼】天润祥茶业-2007年生茶/评鉴 <wbr>潘俊宏

 

【银毫饼】天润祥茶业-2007年生茶/评鉴 <wbr>潘俊宏

 

【银毫饼】天润祥茶业-2007年生茶/评鉴 <wbr>潘俊宏
 

【茶品总评】
此茶饼选材用料细嫩度高,银毫明显,芽头多且美观。茶饼闻起来带有轻樟香。在开汤之后,叶底散发出花果香的气味,茶汤入口的感觉稍苦稍涩,茶性足,苦化去的速度比涩快,涩感在上颚会较为明显,两颊涩感很轻微,有饱满的口感,回甘表现良好。苦涩感可以通过减短浸泡时间让茶汤更好入口。由于用料是细嫩茶青,所以茶汤的柔滑度及细致度也都表现的不错。前一段时间,初次品饮此茶带有些微蜜香味,但此次品鉴,茶香巳经转化为青樟香为主,蜜香不明显。口腔里的香气展现在宽广度上是充足,在深度的表现上较好,集中在口腔的后段及喉咙上,虽然香扬度不是很高,最后也可以感觉到此茶留存度也不错,有韵味。在茶气上是温顺不激烈,整体而言是茶味醇正的茶品,也带有些早期勐海厂的风味。

------------------------------------
■品鉴日期:2007年7月24日  (时间的不同,茶品的转化会产生不同的味道)
■这的评鉴是以8公克为标准,水量约为100cc,用盖碗杯冲泡,正常冲泡.而不同的泡法.水温. 浸泡时间.茶壶.水质等会影响结果的不同.
■普洱茶生产、加工过程还没有完全工业化,同个品种可能会有形状松紧程度不同,包装印刷差别瑕疵、遗漏内飞、内飞压反等等不规范。
■以上资料会因每个人的口感及体质不同,会有差异存在.同样的茶品在不同仓储条件下,也会有所不同,资料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