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招生眼看尘埃落定,学弟学妹们即将奔赴新的学校,开始新的生活。可能绝大多数人从未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过,因此走进大学,必须首先越过生活上、心理上的几道门槛。虽然这些槛看起来不如高考玄乎,但如果弄不好,也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失落、烦恼、悔恨等负面情绪,所以同样不可小觑。概括起来就是角色转换,主要是从孩子转换为成人。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适应了这样的崭新角色,你才称得上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四年大学生活才能够从容不迫而又游刃有余地度过。
例如,每年新生报到,各地大学门口总是车来人往,热闹非凡,原因是大凡新生报到,几乎都是全家出动,更有带上七大姑八大姨的,组成庞大的送子“亲友团”,让偌大的校园一时间人山人海,高校接待能力频频告急。
大一新生初来乍到,的确人地生疏,加上报到注册时间紧任务重,难免会乱了方寸。但是如果你把自己看作一个生活可以自理的成年人,就要首先冷静下来分析情况理清思路作出判断,比如找到学生会专设的窗口寻求学长的帮助,寻找校区地图、新生须知小册子等等。高年级学生通过几代人的切身体会编撰的小册子,内容包罗万象,其细致程度真可谓索一报十。排队报到的同时可翻翻小册子,报好到,你对下一步心里也有底了,学生会组织的志愿者也来帮忙(你的回报仅仅是明年这个时候也来当一回志愿者)。想对学校进一步熟悉,那就详细翻两个晚上小册子吧。有空在校内及周边走一下,你就更容易融入自己的大学了。这,是最值得提倡的报到方式。
但是我们通常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处理方式呢?据报道,去年8月17、18日清华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名学子踏进清华大学。与此同时,清华还迎来了8000人左右的“亲友团”。8月19日,水木清华的BBS上贴出一篇题为《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文章,公开了6幅关于学生家长睡在清华大学紫荆公寓前足球场上及周围门廊走道上的图片。送子“亲友团”走到哪里,哪里的高校穷于应付,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学生开学报到高潮时,5500多名新生报到,却有约2万名家长陪同。该校为了解决接待问题,不仅允许经济困难的家长与同性子女在寝室挤住,还将未报到的研究生宿舍中的1500个床位提供出来,餐厅、剧场及场内空调均通宵开放。此外,还联系了多家校外宾馆。巨大的人流让工作人员十分吃不消。
这还不算,如果家长在送子女入学时再遇上歹人算计呢?去年,笔者在火车上遇到一对从老区到都市护送入学的夫妇,形容非常狼狈。一路上不感买饭喝水,一问才知道是在校外住宿被无良之徒席卷了学费之余的所有钱财,报警都无济于事,难道你能够一直耗在那里等候警方调查处理?难道孩子可以搭上功夫和小旅馆店主较真?这样的损失,对于原本凑钱上学就不易的老区学生家庭,实在是雪上加霜!!!
所以,建议大一新生一定要转换角色再如校门,郑重地向父母建议,自己已经是大人,应该从入学起学会独立自理,首先是独立入学报到,特别是男生。
加载中,请稍候......